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老年人散步的好處 老人保健不妨常散步

散步是一種最廉價的鍛煉方式, 也很適合老年人, 長期的堅持下去能夠推遲衰老, 增強機體適應力的重要因素, 但是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不知道散步的好處, 因此常有人問老年人散步的好處有哪些呢?老人不適宜做什麼運動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介紹, 供大家參考。

老年人散步的好處

增強適應能力

能大大提高腦力與智力的勞動率, 並有助於改變急躁性格, 增強對各種環境與事物的適應能力。

提高機體代謝率

中老年人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散步, 代謝率提高48%。 如果每天步行1小時, 走4000米~5000米, 要消耗大約300千卡的熱量。

有益於心血管系統

它可以加速血液的迴圈, 提高血管的張力, 並將血管壁上的沉積物沖走, 能有效地預防動脈硬化等各種心血管病。

有助於消除疲勞

輕快的步行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 是治療情緒緊張的一副理想的“解毒劑”。 歌德曾說:“我最寶貴的思維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 都是我散步時出現的。 ”由於散步時全身血液迴圈加快, 使腦血流量增加, 神經細胞的營養得到改善, 可以幫助精神和心理緊張的人放鬆, 對消除疲勞、保養身體以及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都是有幫助的。

增強心血管的機能

經常散步可以調節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防止肌肉萎縮, 保持關節的靈活性。 人在散步時下肢要支持體重,

使小腿、大腿和臀部肌肉及骨骼都能得到鍛煉, 同時身體向前位移, 需參加活動的下肢肌肉群和身體其他部位協調配合, 心臟則必然要加強收縮, 加大心臟的血液輸出量, 從而對心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例如, 以每分鐘80米的速度散步, 一般每分鐘心率可達100次。

散步的正確方式

失眠者:睡前緩行半小時

晚上睡前15分鐘前散步, 緩行半小時, 可收到較好的鎮靜效果。

肥胖者:長距離疾步走

宜長距離行走, 每日2次, 每次1小時。 步行速度要快些, 這樣可使血液內的游離脂肪酸充分燃燒, 脂肪細胞不斷萎縮, 從而減輕體重。

高血壓患者:腳掌著地挺起胸

高血壓患者散步, 步速以中速為宜, 行走時上身要挺直, 否則會壓迫胸部,

影響心臟功能, 走路時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緩衝作用, 要前腳掌著地, 不要後腳跟先落地, 因為這樣會使大腦處於不停地振動, 容易引起頭暈。

冠心病患者:緩走慢行

冠心病患者散步步速不要過快, 以免誘發心絞痛。 應在餐後1小時後再緩慢行走, 每日2至3次, 每次半小時。 長期堅持可促進冠狀動脈側支迴圈形成, 有助改善心肌代謝, 並減輕血管硬化。

體弱者:甩開胳膊大步跨

體弱者要達到鍛煉的目的, 每小時走5kg以上最好, 走得太慢則達不到強身健體之目的。 只有步子大, 胳膊甩開, 全身活動, 才能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 促進新陳代謝。 而且時間最好在清晨和飯後進行, 每日2至3次, 每次半小時以上。

糖尿病患者:擺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時步伐儘量加大, 挺胸擺臂, 用力甩腿, 時間最好在餐後進行, 以減輕餐後血糖升高。 每次行走半小時或1小時為宜。 但對正在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應避開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時間, 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行走一般選擇在餐後半小時, 而且活動時間也不要超過1小時。

老人不適宜做三種運動

仰臥起坐

大多數中老年人的頸椎、腰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問題, 再加上骨質疏鬆, 因此做仰臥起坐很容易給頸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再加上, 此運動對頭部的變化較大, 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造成血壓升高, 發生意外。

建議:此類運動不適合中老年人, 建議選擇一些運動幅度較小的運動,

養生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的, 而非一朝一夕可促成的。

彎腰取重物

關於彎腰取重物的這個運動, 實際是對任何人都是有傷害的, 如果力量拿捏不到位, 很容易閃到腰, 甚至血壓突升。 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 更要避免這個運動。

建議:取重物時要“三步走”:第一步, 先將身體向重物靠攏;第二步, 屈膝、屈髖, 用雙手把物品拿穩;第三步, 伸膝伸髖, 這樣就把物品拿起來了。

爬樓梯

對於50歲以後的人來說, 身體肌肉減少3%~5%, 相應的平衡力也變差。 在跌倒老人中, 超過51%與爬樓梯相關, 爬樓梯每年致死2萬人。 上了年紀後, 關節退化, 上下樓梯或爬山時, 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平時的3~5倍, 這會加速關節老化。

建議: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樓, 一定要抓穩扶手。

一定要抓穩扶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