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補腎讓鈣留下來 中醫教你如何補腎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鈣流失逐漸加快, 尤其是45歲之後, 在由中年向老年過渡的過程中, 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症, 甚至骨折等現象。

中醫認為骨骼強健與否與腎密切相關, 即“腎藏精, 主骨生髓”“精生髓, 髓養骨”。 腎精充足則骨髓化生有源, 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腎精虧虛則骨髓生化無源, 骨骼失養而痿弱無力, 表現為腰背酸痛、骨軟無力、易骨折、抽筋、腰膝酸軟、牙齒鬆動、反應遲鈍等。

在中醫看來, 補鈣的核心在於補腎, 鈣的過度流失往往和腎氣不固有關, 通過補腎固精, 可以讓鈣“留下來”, 防止鈣的過度流失。

補鈣與補腎兼顧, 才能從根本上達到補鈣的理想效果。

中醫學中“腎”的概念很廣泛, 包含生殖、內分泌、泌尿、神經、免疫等多個系統的功能, 其中甲狀腺、甲狀旁腺、性腺等器官分泌的相關激素直接或間接促進鈣的吸收和沉積, 使骨密度保持正常。

另外, 在機體鈣磷穩態的維持中, 腎臟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體內鎂、鈉、鉀、鈣、鐵、鋅等多種元素只有相互協調平衡, 才能維持健康。 如果只是單純大量補鈣, 會帶來新的不平衡, 增加臟腑負擔, 反而影響吸收, 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這也正是有些人雖然堅持吃鈣片但還是缺鈣的原因。

中醫補腎方藥通過作用於不同組織和器官, 來調節體內鈣的代謝, 維持骨鈣含量的穩定。 在治療過程中,

既不是單純使用鈣製劑, 也不是用龍骨、牡蠣等含有鈣元素的中藥, 而是使用淫羊藿、蛇床子、骨碎補、生杜仲、川續斷等中藥來補腎氣、填腎精、溫陽活血, 從而改善鈣的攝取、吸收、轉化、利用等各個環節。 這種整體治療的觀念不僅僅著眼於補鈣, 而是讓機體自身的生理功能恢復正常, 防止鈣的過度流失, 達到強身健骨、延緩衰老的目的。

已經出現明顯鈣流失症狀的老人, 建議在補充鈣質(如牛奶、雞蛋等)、維生素D以及適度戶外曬太陽的同時, 選擇中醫藥膳來改善症狀,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款簡易藥膳的做法。

參芪瘦肉湯

黨參10克, 黃芪15克, 瘦肉250克, 一起放入砂鍋內, 武火煮沸後, 改文火煲1小時, 調味後食用, 可以補氣固腎。

黑豆豬骨湯

豬骨、山藥各一根, 黃豆、黑豆各30克, 板栗250克, 所有主料放入砂鍋中, 文火燉煮60~90分鐘, 加鹽調味即成, 常食有助補腎健脾。

核桃栗子糖羹

核桃、黑芝麻、板栗(炒熟)各200克, 搗成泥, 加入少量白糖拌勻即成, 有助補腎益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