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會
【部位】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經絡】屬督脈, 手、足三陽經交會穴。
【主治】癲、狂、癇證, 中風後遺症, 腦膜炎後遺症, 各種眩暈, 頭痛, 休克, 痧脹昏憤, 失眠健忘、高血壓、高熱腦脹、脫肛、子宮脫垂, 呃逆, 男子早洩, 陽痿等。
【挑法】挑提法為主, 挑擺法亦可。 熱性病、實證用挑血法。
(2)上星
【部位】頭頂前後正中線, 前髮際上1寸。
【經絡】屬督脈。
【主治】流鼻血和一切鼻炎, 亦可治療前頭痛和眼病。
【挑法】挑提法, 挑擺法或挑血法。
(3)通天
【部位】百會前1寸(以同身寸計算), 旁開1.5寸處。
【經絡】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鼻炎, 耳聾耳塞, 頭痛和腦疾等。
【挑法】挑提法, 挑濕法或挑血法。
(4)頭維
【部位】在額角髮際上0.5寸。 距前髮際正中旁開4.5寸處。
【經絡】屬足陽明經穴, 系足陽明、足少陽之會。
【主治】偏、正頭痛, 頭暈, 面癱, 精神分裂症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血法。
(5)太陽
【部位】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 再向後1寸處, 按之凹陷。 另一取法:髮鬢半月彎的中點, 與外眼角的連線中間凹陷處。
【經絡】經外奇穴, 屬足陽明經, 手、足少陽經範圍。
【主治】偏、正頭痛, 並治面癱, 頭暈, 眼病, 神經衰弱和感冒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血法。
(6)下關
【部位】閉口, 在顴弓與下頜切際所形成的凹陷處。 合口有孔, 張口孔閉。
【經絡】足陽明、少陽經之會。
【主治】下頜關節炎, 牙痛, 面神經麻痹和三叉神經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
(7)頰車
【部位】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
【經絡】屬足陽明胃經。
【主治】下牙痛, 面癱, 三叉神經痛, 腮腺炎和麵肌痙攣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 亦可用挑筋法。
(8)翳風
【部位】耳垂後, 乳突和下頜骨之間的凹陷處。
【經絡】手、足少陽之會。
【主治】耳病, 面神經癱瘓或面肌痙攣, 腮腺炎, 眼痛或牙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
(9)扶突
【部位】喉結旁開3寸, 胸鎖乳突肌後緣處。
【經絡】屬手陽明大腸經。
【主治】喘咳、痰多、聲嘶, 咽喉腫痛和吞咽困難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筋法。
(10)水溝
【部位】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
【經絡】屬督脈, 手、足陽明經交會穴。
【主治】中風昏迷, 癲痛發作, 急性腰扭傷, 面腫等。
【挑法】挑提法、針刺法。
(11)印堂
【部位】兩眉間連線中點。
【經絡】經外奇穴, 屬督脈範闈。
【主治】頭痛, 眩暈, 感冒, 高血壓, 白喉, 喉炎和眼病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血法。
(12)承漿
【部位】下頜正中線, 下唇緣下方凹陷處。
【經絡】屬任脈。
【主治】面神經癱瘓, 中風偏癱, 流涎, 面肌痙攣, 下腹痛。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血法。
(13)素髎
【部位】鼻尖端正中。
【經絡】屬督脈。
【主治】休克, 低血壓, 酒渣鼻, 鼻淵, 麥粒腫和眼結膜下出血等。
【挑法】挑血法。
(14)地倉
【部位】口角外側旁開0.4寸處。
【經絡】手、足陽明, 陽??之會。
【主治】面神經癱瘓, 三叉神經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血法。
(15)陽白
【部位】眼平直視, 瞳孔對正之眉上1寸處。
【經絡】手、足陽明, 少陽, 陽維之會。
【主治】眶上神經痛, 面神經癱瘓, 眼臉下垂, 眼病和前頭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挑血法或挑點法。 與眶上動脈刺激群同時使用時多用挑點法。
(16)魚腰
【部位】在眉毛正中,
【經絡】屬經外奇穴。
【主治】同陽白穴。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脂法。
(17)攢竹
【部位】在眉毛之內側端(眉頭)陷中。
【經絡】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眉棱頭痛, 淚囊炎, 結膜炎, 角膜炎或角膜潰瘍, 眼瞼下垂, 額竇炎, 面神經炎和三叉神經痛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點法。
(18)四白
【部位】眼平視, 以瞳孔為中點, 在下眼瞼緣直下l寸處。
【經絡】屬足陽明胃經。
【主治】面神經麻痹, 面肌痙攣, 三叉神經痛, 結膜炎, 角膜炎, 瞼緣炎, 鼻旁竇炎和膽道蛔蟲等。
【挑法】以挑提法、挑擺法為主, 不宜挑破。
(19)天柱
【部位】在第一、二頸椎之間正中點, 旁開1.3寸處。
【經絡】屬足太陽膀胱經。
【主治】後頭痛, 枕大神經痛, 頸項強痛, 頸椎綜合征, 咽喉炎, 甲狀腺腫大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或挑筋法。
(20)風池
【部位】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 即斜方肌與胸鎖乳突肌之間。
【經絡】手、足少陽, 陽維之會。
【主治】感冒, 頭暈, 頭痛, 頸項強痛, 眼病, 高血壓, 頸榷病, 半身不遂和癲癇等。
【挑法】挑提法、挑擺法, 也可用挑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