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便秘撮痧療法

撮痧療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擰起一個橄攬狀的充血斑, 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一般來說, 民間在利用此法治療疾病時多在前額、前後頸部、胸部、背部、腹部, 治療結束後局部往往會出現紫紅色的瘀斑, 影響容貌, 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運用。 撮痧療法刺激腰腹部的穴位, 通過經絡調整內臟功能, 可以起到治療便秘的作用。

將手指用溫水濕潤, 五指彎曲, 用示指與中指的第二指節對準穴位, 將皮膚挾起。 然後鬆開。 這樣一起一落, 反復進行.每點挾撮6次~8次, 直至被挾處成為橄欖狀之紫紅色充血斑為度。

1.實熱型:症見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面赤身熱, 或兼有腹脹, 腹痛, 口幹, 口臭。

【穴位】①頸部:後頸取大椎, 大椎直上後髮際處, 大椎與後髮際連線之中點及中點左右各旁開1寸處, ②腹部:下脘、天樞(雙側)。

【用法】先挾捏頸部穴位, 再挾捏腹部穴位, 均以局部出現紫紅色充血斑為度。

【說明】取穴只要大體無差即可。 只要在上述範圍內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療效。

2.氣虛型:症見雖有便意, 但每於臨廁之時卻努掙乏力, 掙則汗出, 氣短, 大便並不幹硬, 便後疲乏, 面色晄白, 神疲氣怯。

【穴位】關元、氣海、脾俞、胃俞。

【用法】先挾捏背部穴位, 再挾捏腹部穴位, 均以局部出現紫紅色充血斑為度。

【說明】取穴只要大體無差即可。 只要在上述範圍內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療效。

注意

1.手法的輕重以病情及患者情況而定。 兒童與年老體弱者手法宜輕, 撮穴宜少;體質壯實者手法宜重, 撮穴宜多。

2.局部出現充血斑即應停止操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