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雨水春季養生方

西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 雨水, “鬥指壬為雨水, 東風解凍, 冰雪皆散而為水, 化而為雨, 故名雨水。 ”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 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 雪花紛飛, 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 而春風拂面, 冰雪融化, 濕潤的

空氣

、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 杜甫有詩雲:“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詩人生動描述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 需要雨水的時候, 它就來了, 這春雨伴隨著和風, 當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下著滋潤著萬物。
詩人用擬人的手法, 把雨擬人化, 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 在春天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 正需要雨水的時候, 雨就下起來了。 一個“好”字, 不但讚美“雨”, 同時也讚美那些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及時雨的人。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 喜歡這樣的“好雨”。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 雨水送肥忙。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季

如何看雨水。 對農民來說, 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 而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新的希望。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 聯繫到

養生

篇中我著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 因為中醫認為,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
胃氣為養生之主。 胃強則強, 胃弱則弱, 有胃則生, 無胃則死, 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 (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 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臟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 養氣也, 養氣者, 養生之要也”。 可見, 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

醫學

的應用中, 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 肝屬木, 木性可曲可直, 條順暢達, 有生髮的特性, 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 有疏泄的功能。 脾(胃)屬土, 土性敦厚, 有生化萬物的特性, 脾又有消化水穀, 運送精微, 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

功效

, 為氣血生化之源。 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 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
木旺乘土, 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 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 則脾胃因之而氣虛, 若肝氣鬱結太甚, 則脾胃因之而氣滯, 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 《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 所以, 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 扶助陽氣, 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 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 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 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 都化生於脾胃, 脾胃健旺, 化源充足, 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 脾胃協調, 可促進和調節機體

新陳代謝

, 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 脾胃則是元氣之本。 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 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
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 乃先身生之精氣, 非胃氣不能滋”。 並指出:“內傷脾胃, 百病叢生”。 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 不善養生者養其外。 養外者實外, 以充快、悅澤、貪欲、姿情為務, 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 善養內者, 使臟腑安和, 三焦各守其位, 飲食常適其宜。 ”由此可知, 脾胃是生命之本, 健康之本, 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 現代醫學實驗證明, 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 然而又風多物燥, 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
嘴唇乾裂等現象, 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 陽氣發越之季, 應少食油膩之物, 以免助陽外泄, 否則肝木生髮太過, 則克傷脾土。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 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五行中肝屬木, 味為酸, 脾屬土, 味為甘, 木勝土。 所以,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 多吃甜味, 以養脾臟之氣。 可選擇

韭菜

、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

山藥

、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 ……一曰地黃粥, 以

補腎

。 ”(鮮地黃150克, 搗汁備用, 粳米50克洗淨, 冰糖適量, 同入鍋中加適量水, 煮成粥後, 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 文火煮20分鐘即好。 )二曰防風粥, 用以祛四肢之風。 取防風一份, 煎湯去汁煮粥。 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 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

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

規律

,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

忌食

羊肉、

狗肉

、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春季

北方的氣候乾燥又多風,

呼吸道

防禦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容易患咽喉炎。中醫講,“咽需液養,喉賴津濡”,意思是咽喉需要津液的濡養,如果津液虧虛或者運行失常,不能到達咽喉,則使咽喉乾燥而產生一系列咽喉疾病。

在食物方面,具有生津降火之類作用的食物比較適宜用作嗓音保健,下面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枸杞粥

材料:枸杞子15克,糯米150克。

方法:糯米、枸杞子分別洗淨,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製成粥即可。每天服用1碗。具有

滋陰

潤喉

功效

,適用於

慢性喉炎

咽喉乾燥者。

甘蔗蘿蔔飲

材料:甘蔗汁、蘿蔔汁各半杯,百合100克。

方法:將百合煮爛後混入兩汁備用。每天臨睡前服用1杯。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於嗓音疲勞和慢性喉炎,虛火偏旺,喉乾咽燥,面紅、手足心熱者。

芝麻紅糖粥

材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方法: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拌入芝麻紅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此粥氣香味美,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等症。

膨大海

藥性甘淡平和,取1~2顆放在杯子裡,用沸水一泡,片刻之間,膨大海就會在水中泡開,似開花狀,即可服用。其味微苦不澀,帶有清涼之感,可當茶喝。但要注意:膨大海屬涼性中藥,有虛寒症狀者不宜久服。

2月4日立春,它標誌著風和日麗、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到來。

初春氣候變化無常,是一年中最不穩定的季節。同時,人的機體經過嚴冬的蟄伏,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顯的下降,這就為各種病菌的侵入鋪墊了溫床。

古人說:“陰冷莫過倒春寒”。初春時節,晴時陽光普照、溫暖宜人;陰時則寒氣襲人,時常有回潮的小股冷空氣,還會使人感覺重回冬天。所以,立春之後要本著“春捂秋凍”的原則,注意保暖,適時增減衣服。

由於早春氣候寒冷、乾燥,加之人體抗病能力的下降,流感、腦炎、白喉、麻疹、猩紅熱、肺結核的發病率都遠遠高於其他季節。所以保健預防尤其重要。

一、注意居室內的環境衛生。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拉開窗簾使陽光進來,使各種病菌失去孳生條件。

二、加強體育鍛煉。清晨起床後散步、慢跑或打拳、做操能加速新陳代謝和提高機體適應氣候變化、抵抗疾病的能力;閒暇時間和朋友結伴去郊遊、爬山,也會情趣盎然、愉悅身心。

三、合理地調節飲食結構。立春後就是春節,要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

四、注意心理衛生保健。要多接觸大自然,多與朋友溝通交流,根據自己的愛好,做一些文明有益的活動,以克服單調的生活方式,這對維護身心的健康,無疑將是大有裨益的。

五、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長期食用。

衣著有度減少發病幾率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而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乍暖還寒宜捂“首足”

天氣剛剛轉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便漂亮的春裝。一些愛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美麗的雙腿。專家認為,民間的傳統習慣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春捂不能忽視。

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減少疾病。冬去春來,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他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著涼感冒。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可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保暖適當莫捂過頭
生怕孩子著涼生病,父母們經常讓孩子穿著臃腫的衣服在戶外活動。年輕爸媽們更是用小棉被,把嬰幼兒捂得嚴嚴實實。醫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


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當南方地區步入3月或北方地區進入4月的時候,天氣明顯有些熱了,如果這時還穿著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尤其是長江流域,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因此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天氣轉熱後,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由於孩子好動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多,出汗後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而嬰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寶寶需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更不能適應寒冷刺激。

“春捂”指數
“春捂”怎麼捂?隨著醫療氣象學的興起,科學家對“春捂”有了更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於操作的資料,稱為“春捂”指數。

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溫差: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
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一般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

時間:7-14天恰到好處
醫學專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衣服減得過快可能會凍出病來。

春天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但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特別是在初春時節,一些“老病根”開始抬頭了。

呼吸系統疾病
春季是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由於花、草等過敏原逐漸增多,對於哮喘,尤其是有過敏性哮喘的患者應該特別注意。

預防措施:早晚堅持用冷水洗臉,多做一些室外活動。這些耐寒鍛煉的方法,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於防止哮喘的復發非常有好處。

心腦血管疾病
初春早晚的溫差特別大,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稍不注意,很容易舊病復發,或者突發急症,導致生命危險。

預防措施: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過度的勞累;不發火,保持良好的情緒。

過敏性鼻炎
到了春季,有些人鼻子就不通氣、流鼻涕,患上了過敏性鼻炎,花粉往往是最主要的過敏原。

預防措施:避免接觸過敏原外,介紹一個防止過敏性鼻炎復發的鍛煉方法: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臉,洗完臉後,用雙手十指按住鼻翼兩側,上下搓動,每次搓動二十到三十下,早晚各一次即可。

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 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以

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

規律

,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

忌食

羊肉、

狗肉

、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春季

北方的氣候乾燥又多風,

呼吸道

防禦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容易患咽喉炎。中醫講,“咽需液養,喉賴津濡”,意思是咽喉需要津液的濡養,如果津液虧虛或者運行失常,不能到達咽喉,則使咽喉乾燥而產生一系列咽喉疾病。

在食物方面,具有生津降火之類作用的食物比較適宜用作嗓音保健,下面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枸杞粥

材料:枸杞子15克,糯米150克。

方法:糯米、枸杞子分別洗淨,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製成粥即可。每天服用1碗。具有

滋陰

潤喉

功效

,適用於

慢性喉炎

咽喉乾燥者。

甘蔗蘿蔔飲

材料:甘蔗汁、蘿蔔汁各半杯,百合100克。

方法:將百合煮爛後混入兩汁備用。每天臨睡前服用1杯。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於嗓音疲勞和慢性喉炎,虛火偏旺,喉乾咽燥,面紅、手足心熱者。

芝麻紅糖粥

材料:芝麻5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方法: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拌入芝麻紅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此粥氣香味美,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等症。

膨大海

藥性甘淡平和,取1~2顆放在杯子裡,用沸水一泡,片刻之間,膨大海就會在水中泡開,似開花狀,即可服用。其味微苦不澀,帶有清涼之感,可當茶喝。但要注意:膨大海屬涼性中藥,有虛寒症狀者不宜久服。

2月4日立春,它標誌著風和日麗、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到來。

初春氣候變化無常,是一年中最不穩定的季節。同時,人的機體經過嚴冬的蟄伏,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顯的下降,這就為各種病菌的侵入鋪墊了溫床。

古人說:“陰冷莫過倒春寒”。初春時節,晴時陽光普照、溫暖宜人;陰時則寒氣襲人,時常有回潮的小股冷空氣,還會使人感覺重回冬天。所以,立春之後要本著“春捂秋凍”的原則,注意保暖,適時增減衣服。

由於早春氣候寒冷、乾燥,加之人體抗病能力的下降,流感、腦炎、白喉、麻疹、猩紅熱、肺結核的發病率都遠遠高於其他季節。所以保健預防尤其重要。

一、注意居室內的環境衛生。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拉開窗簾使陽光進來,使各種病菌失去孳生條件。

二、加強體育鍛煉。清晨起床後散步、慢跑或打拳、做操能加速新陳代謝和提高機體適應氣候變化、抵抗疾病的能力;閒暇時間和朋友結伴去郊遊、爬山,也會情趣盎然、愉悅身心。

三、合理地調節飲食結構。立春後就是春節,要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

四、注意心理衛生保健。要多接觸大自然,多與朋友溝通交流,根據自己的愛好,做一些文明有益的活動,以克服單調的生活方式,這對維護身心的健康,無疑將是大有裨益的。

五、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長期食用。

衣著有度減少發病幾率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而人們的肌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春捂”的原則是過猶不及,不捂不行,捂過頭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掌握春季養生法,才能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乍暖還寒宜捂“首足”

天氣剛剛轉暖,有些人便早早地脫掉冬裝,換上輕便漂亮的春裝。一些愛美女性更是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絲襪,露出美麗的雙腿。專家認為,民間的傳統習慣春捂有一定道理,春天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春捂不能忽視。

春天適當捂一捂,可以減少疾病。冬去春來,人體皮膚逐漸蘇醒,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儘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人就可能感冒或併發其他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著涼感冒。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可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保暖適當莫捂過頭
生怕孩子著涼生病,父母們經常讓孩子穿著臃腫的衣服在戶外活動。年輕爸媽們更是用小棉被,把嬰幼兒捂得嚴嚴實實。醫生提醒父母,“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


春捂並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春季可以讓居室溫度適當高一點,被子也要適當厚一點。

當南方地區步入3月或北方地區進入4月的時候,天氣明顯有些熱了,如果這時還穿著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尤其是長江流域,春季空氣濕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因此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天氣轉熱後,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由於孩子好動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多,出汗後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要讓孩子增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適應能力。而嬰幼兒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如果暖被厚衣捂得太多,寶寶需要調節體溫就要出汗。而體液過多消耗,就更不能適應寒冷刺激。

“春捂”指數
“春捂”怎麼捂?隨著醫療氣象學的興起,科學家對“春捂”有了更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於操作的資料,稱為“春捂”指數。

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溫差: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
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一般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

時間:7-14天恰到好處
醫學專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衣服減得過快可能會凍出病來。

春天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季節,但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特別是在初春時節,一些“老病根”開始抬頭了。

呼吸系統疾病
春季是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季節。由於花、草等過敏原逐漸增多,對於哮喘,尤其是有過敏性哮喘的患者應該特別注意。

預防措施:早晚堅持用冷水洗臉,多做一些室外活動。這些耐寒鍛煉的方法,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於防止哮喘的復發非常有好處。

心腦血管疾病
初春早晚的溫差特別大,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稍不注意,很容易舊病復發,或者突發急症,導致生命危險。

預防措施: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過度的勞累;不發火,保持良好的情緒。

過敏性鼻炎
到了春季,有些人鼻子就不通氣、流鼻涕,患上了過敏性鼻炎,花粉往往是最主要的過敏原。

預防措施:避免接觸過敏原外,介紹一個防止過敏性鼻炎復發的鍛煉方法: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臉,洗完臉後,用雙手十指按住鼻翼兩側,上下搓動,每次搓動二十到三十下,早晚各一次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天最大的特點就是“燥”,燥邪易傷陰液,導致肺陰不足,而肺陰不足,就無法向上滋潤口鼻咽喉,所以會出現口幹、鼻幹、咽幹這些症狀。在平時吃一些梨、藕、百合、綠豆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也可以吃綠色中草藥帶茶飲...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男性如何秋季養生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適宜食物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