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婦科四病痛症辨治

大凡病者, 以痛為最苦, 故有痛苦一詞。 在婦科經、帶、胎、產的生理過程中, 最常見到的病症便是疼痛。 故臨床時, 對痛症的治療, 必須要認真總結探討, 以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水準。

對於痛症的病因, 許多醫家常以不通則痛加以論述。 近幾年來, 隨著對活血化瘀法的深入研究和廣泛使用, 不通則痛之說為廣大醫者所接受。 痛者不通, 不通則痛, 乃為中醫辨痛之常理, 故痛症常以實證為多。 痛在表、裡、氣血者, 實也。 邪在表汗之則愈, 在裡下法可除。 病在氣血, 則活血化瘀理氣以散之、行之, 為治療大法。 婦人以血為本,

故調沖任, 理氣血, 重肝脾腎, 為治婦人病之本。 婦人之血, 只可使其盛, 不可使其衰。 然婦人之體, 又常有余於氣, 不足於血。 對婦人的痛症, 宣導與其通之, 不如充之。 故常在活血化瘀中加以補氣養血之品。 此用法可助之使痛消, 又不傷氣血。 對於體質虛弱, 氣血不足患者, 更是主張補而通之, 溫而通之。 婦人病, 經、帶、胎、產、乳, 多有氣血耗傷, 致機體臟腑、經絡失于溫養濡潤而有疼痛發生。 中醫有不榮則痛之論, 治虛證疼痛也認為表虛痛者是陽氣不足有寒, 故痛也, 可用溫經之法治之, 裡虛而痛者, 常見於陰血不足, 治可補氣血, 以營養之。 婦人之痛症, 病因複雜, 然總有虛證而痛者。 不通則痛者有之, 然不榮則痛者亦多見。 故補法成為治療痛症的方法之一。

痛症在婦科病中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症狀, 臨症時要認真尋求病因, 探明機理, 掌握治療規律方法, 以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 總結40多年的臨床經驗認為, 治療婦科病經、帶、胎、產中的各種疼痛症狀, 一定要明確診斷, 細心辨析疼痛的病因、病位及疼痛的性質, 在治療中有重要意義。 痛症按疼痛性質分有冷痛、灼熱痛、隱痛、脹痛、刺痛、陣痛、抽痛、墜痛、劇痛、綿綿作痛。 按疼痛部位分有小腹痛、少腹痛之別, 又有時輕時重、時痛時止等輕重緩急不同性質的疼痛。 如冷痛症屬實寒證, 或有陽虛冷痛者。 灼熱痛多見實熱或濕熱證, 也可見陰虛血燥之虛熱證。 隱痛、綿綿作痛多屬虛證。 陣痛脹痛多屬氣滯和積聚。 刺痛、時痛時止,

多為血虛氣鬱。 抽痛、劇痛, 多見於氣滯血瘀。 墜痛見於氣虛。 小腹痛屬子宮部位痛, 少腹痛屬子宮及附件、盆腔部位病。

同時, 治療婦人痛症要分析患者平素飲食起居, 體型胖瘦, 體質強弱以及發病的季節, 疼痛的時間。 要充分應用中醫四診八綱、臟腑辨證、氣血辨證的理論, 全面探索疼痛的病變所在, 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對於婦科疼痛重症, 要結合現代醫學檢查手段, 萬不可大意, 遺誤病情而失為醫之道。

月經病的痛症

所謂月經病之痛症, 以經行腹痛為主, 常見經水來潮和經行前後出血的下腹部疼痛為其主症, 嚴重的痛經可致昏厥。 痛經屬虛中夾實者為主。 外邪以寒濕為主, 寒濕搏于沖任, 阻滯氣血而發。 也有血虛, 沖任虧損,

胞宮失養而引發疼痛。 因寒而痛者, 常見小腹冷痛, 或少腹抽痛, 或見絞痛。 舌淡苔白, 脈遲緩, 或沉澀。 臨床治療, 常用溫經散寒法。 方用少腹逐瘀湯、溫經湯、桃紅四物湯等臨症加減。 對於痛經之痛症, 常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加味四物湯, 其主治經行腹痛, 時痛時止。 《傅青主女科》曰:“婦人正當經行之時, 腠理大開, 受風之吹, 寒之襲, 經水之道路也為之閉塞”。 方用四物湯重熟地, 意在治風先行血, 血行風自滅。 加丹皮、元胡、柴胡等藥, 疏肝、活血、止痛。 此方臨床治療因外邪所致痛經, 療效顯著。 治療此類痛經也常用四物東加減:血瘀加桃仁、紅花、元胡;肝郁加柴胡、郁金、香附;氣滯加青皮、烏藥、佛手、木香、枳殼;有寒加吳茱萸、桂枝;伴氣虛加黨參、白術;帶下加炒薏仁、炒山藥;乳脹加柴胡、瓜蔞、川楝子;疼痛劇烈、下血有瘀塊加莪術、三棱、乳香、沒藥、伴嘔吐加陳皮、半夏、神曲、焦山楂;伴頭痛加天麻、香白芷;有熱小腹灼痛、舌紅、脈弦細者,
可用四物東加丹皮、梔子、黃芩等品;痛經伴腰酸者, 可加杜仲、川斷、金毛狗脊、木瓜、懷牛膝、巴戟。 若見經行周身疼痛者, 加威靈仙、秦艽、雞血藤、防風、羌活、獨活等。 若屬婦人多產或更年期而見經行少腹墜脹不適者, 當補中氣, 方以補中益氣東加減。

帶下病的痛症

帶下者俱是濕證, 帶下多脾虛, 乃水濕不運所致。 與熱相結為濕熱, 結於寒者為寒濕, 均可壅塞氣血, 阻滯胞宮胞脈, 致婦人氣血運行不暢而有少腹疼痛。 此類病症臨床較為多見。 如今之急慢性盆腔炎、宮頸炎, 多以腹痛為主要症狀。臨床上症見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或如膿樣,小腹疼痛伴腰酸痛者,多為濕熱所致。治以清熱化濕,涼血止帶。常用《傅青主女科》易黃東加金銀花、魚腥草、蒲公英、土茯苓、梔子、炒薏仁等加減化裁。對下腹痛明顯,加木香、烏藥、元胡、乳香、甘松、枳殼,以理氣活血止痛。伴腰酸困者加杜仲、川斷、金毛狗脊。如婦人帶下不止,色白清稀如雞蛋清,小腹不溫,疼痛,腰酸肢冷,為脾腎陽虛之寒濕帶下。此類帶下,當先溫陽化濕,繼補脾腎陽氣,自創升陽化濕湯,常顯效於臨床。藥用柴胡、升麻、桂枝、木香、香附、生黃芪、炒薏仁、焦白術、香甘松、烏藥、雲苓塊、甘草。此方可升陽氣,化濕氣,又可理氣止痛。況方中有多益氣健脾、理氣之品,對帶下腹痛,屬陽虛寒濕型患者,尤為適宜。常以此方治療婦人慢性盆腔炎,每獲良效。對脾腎陽虛致帶下明顯者,經服升陽化濕湯,症狀得以改善後,可使用右歸丸,或五味異功散加減治之。總之,治帶下應重脾與濕,治疼痛當重溫與通,辨證立方明確常獲良效。

妊娠病的痛症

婦人妊娠,其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變化。凡妊娠病治療過程中,一切均以安胎為重,處方用藥應首先考慮無犯胎兒。妊娠痛症,常見於妊娠腹痛,其多由早期脾虛,肝氣過旺,而見肝鬱脾虛。常見妊婦腹脹、腹痛,連及脅肋,伴噁心嘔吐乏力等症。治療以健脾理氣安胎。常用紫蘇和氣飲加減,也用東垣烏藥湯(當歸、烏藥、木香、香附),可加焦白術、桑寄生、蘇梗、大腹皮。本方以烏藥為君,以理氣止痛。對妊娠中期,腹痛腰酸者,此多為脾腎雙虧所致,脾虛氣血化源不足,腎虛無以系胞之故。常遵《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東加減化裁:黨參、焦白術、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子、扁豆、杜仲、甘草。此方補脾腎、安胎力雄效佳。另如妊娠腹痛因熱而致者,可用泰山磐石東加黃芩、麥冬之類。妊娠腹痛屬氣滯氣鬱者,可加陳皮、大腹皮、枳殼、川厚樸,均可收到良好的臨床療效。

治療妊娠痛症,古人雖有“有故無殞亦無殞”之說,但用藥一定要精當,凡屬妊娠禁忌之品,不可用也,且藥之用量也一定要認真推敲,不可隨心所欲。

產後病的痛症

婦人新產腹痛,稱為兒枕痛,實則分娩後子宮收縮所致,多表現為下腹疼痛。中醫認為,產時失血,氣血耗傷,胞宮失養所致。若產後腹痛甚者,多為瘀血作祟。當先服生化湯去瘀生新。痛不止者,常用《傅青主女科》散結定痛散,多服之即效。症見腹痛隱隱,喜按,按之痛減,治當以養血止痛,常用《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其可溫陽潤燥養血。

婦人產後身痛尤為多見。多因產後氣血不足,無以榮養經絡,或見於產後受風寒侵襲而致。症多見周身肢節疼痛,屈伸不利,手足發冷。氣血不足者,治以補之,當益氣養血,舒筋通絡。多用《傅青主女科》趁痛散加雞血藤、秦艽等,以濡潤筋脈,實乃治風先和血、血行風自滅之意也。

對於產後病,應先觀“四通”,即惡露通、大便通、小便通、乳汁通。通者,則氣血調和,少有痛症發生。惡露不通用生化湯。大便不通多見剖宮產術後腸脹氣,治療當用扶正理氣湯:黨參、白術、雲苓、枳殼、木香、川厚樸、大黃、甘草,以養正去邪。小便不利可補氣或去濕,或補腎以促之。產後乳病須引起重視,家父雲:產婦乳汁必須通暢,對乳汁不暢、結塊、脹痛、局部紅腫者,當首以通絡散加減:當歸、生黃芪、香白芷、瓜蔞、王不留行子、絲瓜絡、青皮、枳殼。紅腫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桔梗等,行乳汁可保無憂。

多以腹痛為主要症狀。臨床上症見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或如膿樣,小腹疼痛伴腰酸痛者,多為濕熱所致。治以清熱化濕,涼血止帶。常用《傅青主女科》易黃東加金銀花、魚腥草、蒲公英、土茯苓、梔子、炒薏仁等加減化裁。對下腹痛明顯,加木香、烏藥、元胡、乳香、甘松、枳殼,以理氣活血止痛。伴腰酸困者加杜仲、川斷、金毛狗脊。如婦人帶下不止,色白清稀如雞蛋清,小腹不溫,疼痛,腰酸肢冷,為脾腎陽虛之寒濕帶下。此類帶下,當先溫陽化濕,繼補脾腎陽氣,自創升陽化濕湯,常顯效於臨床。藥用柴胡、升麻、桂枝、木香、香附、生黃芪、炒薏仁、焦白術、香甘松、烏藥、雲苓塊、甘草。此方可升陽氣,化濕氣,又可理氣止痛。況方中有多益氣健脾、理氣之品,對帶下腹痛,屬陽虛寒濕型患者,尤為適宜。常以此方治療婦人慢性盆腔炎,每獲良效。對脾腎陽虛致帶下明顯者,經服升陽化濕湯,症狀得以改善後,可使用右歸丸,或五味異功散加減治之。總之,治帶下應重脾與濕,治疼痛當重溫與通,辨證立方明確常獲良效。

妊娠病的痛症

婦人妊娠,其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變化。凡妊娠病治療過程中,一切均以安胎為重,處方用藥應首先考慮無犯胎兒。妊娠痛症,常見於妊娠腹痛,其多由早期脾虛,肝氣過旺,而見肝鬱脾虛。常見妊婦腹脹、腹痛,連及脅肋,伴噁心嘔吐乏力等症。治療以健脾理氣安胎。常用紫蘇和氣飲加減,也用東垣烏藥湯(當歸、烏藥、木香、香附),可加焦白術、桑寄生、蘇梗、大腹皮。本方以烏藥為君,以理氣止痛。對妊娠中期,腹痛腰酸者,此多為脾腎雙虧所致,脾虛氣血化源不足,腎虛無以系胞之故。常遵《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東加減化裁:黨參、焦白術、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子、扁豆、杜仲、甘草。此方補脾腎、安胎力雄效佳。另如妊娠腹痛因熱而致者,可用泰山磐石東加黃芩、麥冬之類。妊娠腹痛屬氣滯氣鬱者,可加陳皮、大腹皮、枳殼、川厚樸,均可收到良好的臨床療效。

治療妊娠痛症,古人雖有“有故無殞亦無殞”之說,但用藥一定要精當,凡屬妊娠禁忌之品,不可用也,且藥之用量也一定要認真推敲,不可隨心所欲。

產後病的痛症

婦人新產腹痛,稱為兒枕痛,實則分娩後子宮收縮所致,多表現為下腹疼痛。中醫認為,產時失血,氣血耗傷,胞宮失養所致。若產後腹痛甚者,多為瘀血作祟。當先服生化湯去瘀生新。痛不止者,常用《傅青主女科》散結定痛散,多服之即效。症見腹痛隱隱,喜按,按之痛減,治當以養血止痛,常用《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其可溫陽潤燥養血。

婦人產後身痛尤為多見。多因產後氣血不足,無以榮養經絡,或見於產後受風寒侵襲而致。症多見周身肢節疼痛,屈伸不利,手足發冷。氣血不足者,治以補之,當益氣養血,舒筋通絡。多用《傅青主女科》趁痛散加雞血藤、秦艽等,以濡潤筋脈,實乃治風先和血、血行風自滅之意也。

對於產後病,應先觀“四通”,即惡露通、大便通、小便通、乳汁通。通者,則氣血調和,少有痛症發生。惡露不通用生化湯。大便不通多見剖宮產術後腸脹氣,治療當用扶正理氣湯:黨參、白術、雲苓、枳殼、木香、川厚樸、大黃、甘草,以養正去邪。小便不利可補氣或去濕,或補腎以促之。產後乳病須引起重視,家父雲:產婦乳汁必須通暢,對乳汁不暢、結塊、脹痛、局部紅腫者,當首以通絡散加減:當歸、生黃芪、香白芷、瓜蔞、王不留行子、絲瓜絡、青皮、枳殼。紅腫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桔梗等,行乳汁可保無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