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俯臥撐, 大家都會想到雙手支撐, 身體起伏在地面上的動作。 完成一個俯臥撐, 需要手臂、胸、腹、臀和腿部的肌肉群相互配合, 這幾乎可以檢測到身體每一個部位。 那麼俯臥撐到底應該怎樣練習, 有多少種玩法, 每種練法又有什麼不同的作用呢?
俯臥撐至少有8種練習方式。
1、擴胸式
雙手的手掌作為支撐點, 雙臂張開, 與肩同寬, 或比肩更寬, 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條直線, 肘部用力, 屈臂運動即可。 此方式主要鍛煉的是胸肌、上臂的肱三頭肌以及腹部肌肉。
2、夾肩式
動作與上同, 只是雙手間距較窄, 並以雙拳作為支撐點, 拳眼向前。 這種方式鍛煉的是臂力, 而且能增加手腕的力量和拳的硬度。 練習時應注意, 所選的支撐地面可以先軟後硬, 手腕支撐時要繃緊, 以免扭傷。
3、鐵牛耕地式
用拳或用手掌作為支撐點。 雙手撐地, 雙臂張開, 與肩同寬。 雙腳趾著地,
4、手指功法
主要是以十指為支撐點, 其他動作與前兩種方式相同。 隨著力量增加, 著地的手指可以依次遞減。 該方式主要練習指力, 增強手的握力、抓力、合力, 力透指尖。 應注意的是, 若指力達不到支撐身體的力量, 可以先讓手指頂著牆面練習, 身體斜撐。 待指力慢慢增強後, 再逐漸放到水準地面來練, 以防手指受傷。
5、鯉魚臥蓮式
身體側臥, 單拳或單掌著地(一般是單拳), 斜撐地面, 雙腳交叉斜撐。 例如, 右拳撐地, 左臂向上伸展,
該方式主要鍛煉三角肌(俗稱“虎頭肌”)、上臂、腰部和腹部的力量。 練習時若力量不夠可以先選擇較軟的地面, 臂部的力量要用足。
6、倒立式
初練者可依附牆面倒立, 腳搭在牆面上, 雙手與肩同寬, 雙臂彎曲, 做屈臂下按。 後期, 腳可以離開牆面來做俯臥撐。 該方式主要訓練頸部和臂部的力量。 練習時注意掌握身體平衡。
7、負重練習
動作與擴胸式和夾肩式相同, 只是在背部放上重物, 如啞鈴片。 在臂部力量增強、身體動作協調後, 重物的重量可依次遞增。
8、單掌或單拳練習
動作與擴胸式和夾肩式相同,
強調, 練習時要注意身體平衡, 各部位的動作一定要協調, 這樣肌肉的負重才均勻, 鍛煉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