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 可有效補充人體蛋白質, 同時, 鯽魚甘溫, 具有和胃行水、調中益五臟的功效。
白鯽魚1條(約200克), 去鱗及內臟, 洗淨, 備用。 雲苓30克, 芡實30克, 淮山15克, 玉米須15克。 先將雲苓、芡實、淮山、玉米須放入600毫升涼水中, 大火煮開後, 改用小火煮30分鐘後, 放入白鯽魚, 可加適量薑、蔥、鹽調味, 繼續用小火煮40分鐘即可, 飲湯吃魚。 每週3次。

功效
雲苓、芡實、淮山、玉米須有健脾滲濕的功效, 利水消腫, 鯽魚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 可有效補充人體蛋白質, 同時, 鯽魚甘溫, 具有和胃行水、調中益五臟的功效。
提示
鯽魚用量不宜多, 應控制在150~200克之間, 煮的時間不宜太長, 應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 腎病水腫的患者如攝入蛋白質量過多容易加重腎臟負擔。 而煮的時間太長, 蛋白質分解產生的物質難以從人體內排出, 會成為腎病患者的新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