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心火脾濕型天皰瘡

治療方法:清脾除濕東加減。 高熱者, 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瀉熱邪;口腔糜爛甚者, 加藏青果、金果攬以解毒利咽;水皰、糜爛嚴重者, 加茵陳以清熱利濕。

證候表現:皮損以大皰為主, 有口舌糜爛, 滲液;伴胃納呆滯, 發熱心煩, 小便短赤, 大便幹結;舌苔黃膩, 脈濡數。

病因病機:濕熱之邪流溢肌膚, 故皮損以大皰為主, 並有糜爛、滲出;心主神志, 心火盛則心煩;心移熱於小腸則小便短赤;舌為心之苗, 心火甚則口舌糜爛;脾濕外泛亦可有糜爛、滲液;脾為濕困則胃納呆滯;熱結腸道則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濡數為心火脾濕之象。

治則治法:瀉心涼血, 理脾利濕。

方用:清脾除濕東加減。 高熱者, 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瀉熱邪;口腔糜爛甚者, 加藏青果、金果攬以解毒利咽;水皰、糜爛嚴重者, 加茵陳以清熱利濕。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心火脾濕:皮損以大皰為主, 有口舌糜爛, 滲液;伴胃納呆滯, 發熱心煩, 小便短赤, 大便幹結;舌苔黃膩, 脈濡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流溢肌膚, 故皮損以大皰為主, 並有糜爛、滲出;心主神志, 心火盛則心煩;心移熱於小腸則小便短赤;舌為心之苗, 心火甚則口舌糜爛;脾濕外泛亦可有糜爛、滲液;脾為濕困則胃納呆滯;熱結腸道則大便幹結;舌苔黃膩、脈濡數為心火脾濕之象。 治法:瀉心涼血, 理脾利濕。

方藥:清脾除濕東加減。 高熱者, 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瀉熱邪;口腔糜爛甚者, 加藏青果、金果攬以解毒利咽;水皰、糜爛嚴重者, 加茵陳以清熱利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