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秋養生怎麼做? 中醫保健飲食禁生冷

初秋中醫養生小妙招

1中醫有“秋宜溫”的說法。

在初秋的時候, 天氣轉冷, 人們的身體會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而發生微妙的改變, 新陳代謝會減慢, 這個時候的飲食如果過於生冷, 會給腸胃造成負擔, 引起消化不良, 為各種腸道疾病埋下隱患。 中醫認為秋季應當溫補, 多吃溫性的食物, 避免寒性和生冷飲食。

2睡眠調節。

秋季晝夜溫差較大, 白天燥熱, 夜裡寒涼, 入睡時一般不要貪圖涼爽, 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從腳起”, 入睡前可穿上寬鬆的棉襪防止腳受了涼, 多搓手可生熱, 防止著涼感冒。 睡覺時不要蒙頭,

保持呼吸系統的暢快, 多通風, 可以提高呼吸系統的抗病能力。 另外, 早睡早起也可以提高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

3民間有俗語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在在秋季剛來時不急著添加衣物, 讓身體感受到秋天的涼意, 可以提高抗寒能力。 但是“春捂秋凍”要因人而異, 像老人和孩子, 他們的身體承受力較差, 在入秋時注意保暖即可。 鍛煉身體時要以少出汗為宜, 避免汗液排出, 陰氣外泄。

4適合秋季養生的中藥。

有別於夏季的濕熱, 秋季天氣比較乾燥, 脾胃比較敏感, 易受影響。 所以在秋季, 藥物養生應該遵循的原則是以溫補為主, 多食用補氣養血的食材。 推薦的藥物有:女貞子, 百合, 麥冬, 天冬, 玉竹, 沙參, 西洋參, 幹地黃等。 推薦的中成藥有:雪蛤參精,

人參健脾丸, 生脈飲, 玉靈膏等。 少量服用有養生之效。

秋季是個不安的季節, 氣溫變化活躍, 人體容易困倦乏力, 煩躁不適,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秋季進補是很有必要的, 但要把握好度量, 科學進補, 合理養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