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脾失健運型厭食

症狀:食欲不振, 厭惡進食甚至拒食, 面色少華, 精神尚可, 口淡乏味, 時有流涎, 噯氣呃逆, 噁心, 大便軟溏, 舌淡紅, 苔薄白或膩, 脈濡, 指紋淡紅。

治則治法:健脾助運, 消食開胃。

中成藥:保和片(丸):片劑:每片0.26g;丸劑:每8丸相當於生藥3g。 成人劑量:片劑:每服4片, 每日3次, 丸劑:每服6~9g, 每日2次。 建議用法用量:片劑:每服劑量:6歲3片, 每日3次。 丸劑:每服劑量:6歲3g, 每日2次。 山麥健脾口服液:每支10ml。 成人劑量:每服10ml, 每日2~3次。 建議用法用量:每服劑量:6歲10ml, 每日2次。

方藥:不換金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蒼術(麩炒)、陳皮、枳殼(麩炒)、廣藿香、六神曲、麥芽(炒)、焦山楂。

加減:噯氣泛惡者, 加姜半夏、竹茹;大便軟溏者, 加山藥、薏苡仁。

刺四縫療法:在患兒第2、3、4、5指掌面, 近端指關節橫紋中點, 即四縫穴處, 皮膚局部消毒後, 用三棱針或8號普通注射針頭, 速針刺0.5~1mm深, 刺後擠出黃白色黏液, 隔3日刺1次。

推拿療法:捏脊法:患兒俯臥, 醫者兩手半握拳, 兩食指抵於背脊之上, 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 合力夾住肌肉提起, 而後食指向前, 拇指向後退, 作翻捲動作, 兩手同時向前移動, 自長強穴起, 一直捏到大椎穴, 如此反復5次, 但捏第3次時, 每捏3把, 將皮膚提起1次, 重提脾俞、胃俞, 每日治療1次。 1月為1個療程。 連續治療3個療程。

貼敷療法:黨參30g, 白術15g, 砂仁20g, 木香10g, 三棱15g, 莪術15g。 研細末, 過100目篩, 取上藥1.5g, 加入適量麻油、冰片溶液調成膏狀,

塗在1cm2大小的塑膠紙上, 用橡皮膏固定在神闕穴上, 每次貼敷2~12小時, 每日1次, 敷貼後熱敷2次, 7日為1療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