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 如果出現咽喉幹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幹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 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引發上火的因素很多, 冬季乾燥及北方使用暖氣, 都會引起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 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 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又按臟腑開竅, 把目赤腫痛稱“肝火”, 鼻煽氣喘稱“肺火”, 口舌生瘡稱“心火”。 根據上火的不同類型, 有與之對應的“五臟”去火食療法, 下面介紹給大家:
喝蓮子湯去心火
症狀:分虛實兩種,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 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 加冰糖適量, 水煎, 吃蓮子喝湯。 蓮子可以補脾止瀉, 益腎澀精, 養心安神。 梔子可瀉火除煩, 清熱利尿, 涼血解毒。
吃豬肝可去肺火
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個, 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 吃肝喝湯。
喝綠豆粥去胃火
症狀: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 粳米、綠豆各適量, 先用水煎煮石膏, 然後過濾去渣, 取其清液, 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綠豆含有豐富營養元素,
喝梨水去肝火
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幹、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 梨2個, 削皮切塊, 加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燉服。 經常吃梨, 可保護肝臟, 緩解肝硬化, 幫助消化, 健脾滋陰。 喝梨水更可以去肝火。
吃豬腰去腎火
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只, 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 吃豬腰子喝湯。 豬腰有補腎、強身的功效, 吃豬腰可以去腎火, 但不宜長吃, 因為它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