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米巴痢疾的相關知識

阿巴痢疾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引起的腸道感染, 以近端結腸和盲腸為主要病變部位。 病情輕重懸殊, 典型的以痢疾症狀為主, 易於復發, 變成慢性。 本病屬於中醫“痢疾、腹痛”等病症範疇。

[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阿米巴痢疾起病緩慢, 一般無發熱, 呈間歇性腹瀉, 發作時有腹脹, 輕中度腹絞痛, 大便每日數次至10餘次。 大便量中等。 糞質較多, 腥臭, 血性黏液樣便呈果醬樣。 但更多的僅有稀散或水樣便, 惡臭, 有時含黏液或血, 間歇期大便基本正常。 病程遷延反復者可有貧血, 乏力, 腹部不適, 大便習慣改變等。

[診斷]

1.相當臨床症狀及發作規律。

2.體征有盲腸、升結腸部位輕度壓痛, 偶有肝腫大伴壓痛。 長期慢性患者體檢可捫及結腸增厚伴壓痛。

3.化驗檢查:糞便或組織中檢得病原蟲即可確診。 血清學檢查:以阿米巴侵襲性病變時可測得抗體。 乙狀結腸鏡檢查:見有大小不等的散在潰瘍, 潰瘍邊緣部分塗片及活檢可見滋養體。 鋇劑灌腸在阿米巴瘤部位有充盈缺損、狹窄或壅塞。 本病以慢性腹瀉為主要症狀時應與細菌性痢疾、侵襲性腸道細菌感染、血吸蟲病、小袋蟲病、旋毛蟲病、慢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 以非痢疾症狀為主要表現時需注意與腸結核、結腸痛、克隆病等鑒別。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

腸道隔離, 根據病情給予流質或二少渣飲食。 大量腹瀉者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必要時靜脈補液, 發生休克時及時輸血, 井加用血管活性藥物。

(2)抗病原治療:四環素o.58/次, 每日4次, 10日為1療程。 巴龍黴素0.5g/次, 每日4次, 5-10日為1療程。 氯喹每次0.6g, 連服2日後改為每日0.3g, 2~3周為1療程。 安特醯胺每次500mg, 每日3次, 10日為1療程, 常與甲硝唑合用。 甲硝唑0.4—0.8g/次, 每日3次, 5—1O日為1療程。 氯硝咪唑O.5—1.Og/次, 每日2次, 5—10日為1療程。

2.中醫藥治療

(1)濕熱阻滯:腹痛、腹瀉, 下痢膿血, 黏液.呈暗紅色果醬樣, 腐敗惡臭, 肛門灼熱, 小便短赤, 苔黃膩, 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 行氣活血。

方藥:白芍12克、當歸10克、木香10克、檳榔10克、連翹10克、黃連10克、生大黃8克、肉桂3克、生甘草6克、鴉膽子5克。

(2)疫毒蘊腸:下痢鮮紫膿血或血水, 腹痛劇烈,

或壯熱口渴, 頭痛煩躁, 舌質紅絳, 苔黃燥, 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 解毒化濁。

方藥:白頭翁1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秦皮10克、鴉膽子5克、黃芩10克、金銀花12克、地榆10克、牡丹皮10、血竭3克。

中成藥:神犀丹。

(3)熱毒熾盛:大便膿血, 惡臭難聞、腹痛、腹中結塊, 疼痛拒按, 寒戰高熱,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解毒, 活血排膿。

方藥:金銀花1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木香10克、梔於10克、甘草6克、蚤休10克、敗醬草12克、薏苡仁10克。

中成藥:紫血丹。

(4)虛寒下痢:久痢不愈, 痢下稀薄, 帶有白凍, 黏液腐臭, 或滑脫不禁, 或腹部隱痛, 食少納呆, 神疲, 乏力, 舌淡苔薄白, 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 收澀固脫。

方藥:人參6克、白術10克、訶於6克、罌粟殼6克、肉桂3克、當歸10克、自芍10克、木香10克、肉豆蔻10克、炮薑6克、生甘草6克、石榴皮10克、神曲10克。

中成藥:四神丸。 [預防與調養]

對患有本病的患者應隔離, 對其衣物及用品嚴格消毒。 大力消滅蒼蠅和蟑螂, 加強糞便及水源的管理, 避免本病的傳染與流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