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認識血胸
2017-03-05
25
胸膜腔內積血謂之血胸。
創傷性血胸的發生率在鈍性傷中約占25%~75%,
在穿透性傷中約占60%~80%。
出血的來源較常為肋骨骨折斷端出血經壁層胸膜上的刺破口流入胸膜腔,
以及肺破裂或裂傷出血。
由於肺循環的壓力僅為體循環的1/5~1/6,
一般出血緩慢,
加之損傷局部的肺泡萎陷以及血胸(或血氣胸)引起的肺受壓,
可使肺裂口變小和通過肺血管的迴圈血量較正常減少,
故出血可自行停止,
儘管較大的肺裂傷出血量可較多。
來自肋間動脈和乳內動脈的出血,
常呈持續性大出血,
不易自然停止,
往往需要開胸手術止血。
心臟或大血管及其分支的出血,
量多而猛,
多在短時間引起病人死亡,
僅少數得以送達醫院。
有時出血來自膈肌破裂及其伴發的腹內臟器破裂(圖5-9)。
由於肺、心臟和膈肌的活動而起著去纖維蛋白作用,
析出並沉積於髒、壁層胸膜表面形成粗糙的灰黃色纖維膜,
故而胸膜腔內的積血一般不凝固。
但如果出血較快且量多,
去纖維蛋白作用不完全,
積血就可發生凝固而成為凝固性血胸。
凝固性血胸經過3天以後,
即在胸膜表面沉積一層纖維板,
限制肺膨脹,
稱為纖維胸。
5~6周以後,
逐漸有成纖維細胞和成血管細胞長入,
發生機化,
成為機化血胸,
限制肺的脹縮以及胸廓和膈肌的呼吸運動。
積血是良好的細菌培養基,
特別是戰時穿透性傷,
常有彈片等異物存留,
如不及時排除,
易發生感染而成為感染性血胸即膿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