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怎麼問出好員工嗎?

不久前, 受國內某大型製藥企業華中區大區經理王總的邀請, 給他們做一個重要職位招聘面試的測評, 其將要招聘的職位是高級行銷經理, 很不湊巧, 飛機晚點, 沒有時間和王總做面試前的溝通, 所以只好急匆匆趕到現場, 還好, 面試剛剛開始。

由於事先已經做了篩選, 來參加面試的只剩下兩位候選人。 由王總親自擔任主考官, 在半小時裡, 他對第一位候選人問了三個問題:

問題一:這個職位要帶領十幾個人的隊伍, 你認為自己的領導能力如何?

問題二:你在團隊工作方面表現如何?因為這個職位需要到處交流、溝通,

你覺得自己的團隊精神好嗎?

問題三:這個職位是新近設立的, 壓力特別大, 並且需要經常出差, 你覺得自己能適應這種高壓力的工作狀況嗎?

當候選人回答完以後, 我馬上叫了暫停, 因為我意識到王總提出的問題不妥當, 我花了五分鐘對應聘者進行了詢問, 然後我把應聘者的回答和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了王總。

候選人是這樣回答三個問題的:

回答一:我管理人員的能力非常強。 實際上王總也並不知道好不好。

回答二:我的團隊精神非常好。 應聘者只能答YES, 因為王總已經提供了太明顯的暗示。

回答三:能適應, 非常喜歡出差。 實際上, 如果把工作條件進行排行的話, 該應聘者最痛恨的就是出差, 還有就是佔用自己的下班時間。

但是老總的問話方式直截了當地給其暗示, 使其必須說“是”。

事實上, 王總問的是三個本應該設計成開放式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領導能力, 第二個問題是有沒有團隊精神, 第三個問題是能不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 但是王總都錯誤地採用了封閉式的方式進行提問, 而候選人由王總詢問的問題中很容易就知道他想昕到的答案是什麼, 實際上這是面試中最大的忌諱, 而且肯定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

接下來我花了10分鐘的時間從三個方面重新為王總設計了以下問題:

管理能力方面:

問題一:你在原來的公司工作時, 有多少人向你彙報?你向誰彙報?

問題二:你是怎麼處理下屬成員間的矛盾糾紛的?舉個例子好不好?(行為式問題)

團隊協作能力方面:

問題一:行銷經理和其他部門特別是人力資源部門經常有矛盾,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糾紛, 當時是怎麼處理的?(情景式問題)

問題二:作為高級行銷經理, 你曾經在哪些方面做過努力以改善公司內部的溝通狀況?

能不能經常出差:

問題一:以前公司的工作頻率如何?經常要加班嗎?多長時間出一次差?

問題二:這種出差頻率影響到你的生活沒有?你對這種出差頻率有什麼看法?

重新詢問以上問題, 王總對

兩位候選人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瞭解, 最終確定了他需要的人選。

在這裡我給企業的領導人在進行招聘面試時提一些建議, 面試一般分為關係建立階段、導入階段、核心階段、確認階段、結束階段等五個階段。

除了在關係建立階段可以用封閉式問題進行提問以外, 其他階段要儘量採用開放式問話方式進行提問。 應聘者不可能用一兩句話就簡單回答了, 而是需要總結、引申、舉例。 通過這一系列的回答, 從中可以獲得足夠的資訊。 例如:想瞭解應聘者的團隊精神和溝通技巧如何時.絕不能直接問:“你認為自己的團隊精神好嗎?你的領導能力好不好?”這是一種封閉式的問題, 只能回答YES或N0。 應該儘量讓應聘者用事實來說話.以提高回答的可信度。 同時還可以設計一些情景式、行為式的問題, 如:“告訴我最具有挑戰性的客戶是什麼樣子?”“你最敬佩的人是誰?為什麼?”, 用來收集關於應聘者核心勝任能力(崗位勝任特徵、素質模型)的資訊。

一個好的面試,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能詢問開放式的探索性問題, 把問題的提問方式全部換成開放式, 一下就能夠問出候選人的真實想法, 有些應試者會將探索性問題以數量化的方式回答, 有些則非常具有分析性、肚判性、邏輯性, 或傾向於線性思考, 而招聘者從中能夠更好地瞭解應聘者過去是否有過類似的工作經歷, 從而判斷其能否適應這種工作。 這種問題就是有效的面試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