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顳下頜關節強直的認識

因器質性病變導致長期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者稱為顳下頜關節強直。 臨床上分為真性和假性兩類, 主要表現為張口受限, 面中下部畸形、關節結構改變。 本病的真性強直多數發生在兒童, 病因以損傷和炎症為多見, 假性強直多為壞疽性口炎或損傷或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大多為慢性表現等特點。 目前, 手術治療方法, 治癒率較高, 療效欠佳者多數是未經正規治療者, 因此, 早治療是關鍵。

臨床表現

1.張口困難, 甚至不能開口; 2.真性關節強直者, 有面下部發育畸形, 下頜短小, 後縮, 呈鳥嘴狀;合關係紊亂;患側可捫及角前切跡,

髁狀突活動度減弱或消失; 3.假性者:口腔內或面部有攣縮性疤痕或軟組織缺損。

診斷依據

1.常有局部外傷或炎症史; 2.不同程度張口受限, 甚至完全不能張口; 3.髁狀突動度減弱或消失; 4.真性關節強直病員, 兒童期發病者常有明顯面下部畸形, 咬合關係紊亂;X線片可見關節腔間隙模糊、狹窄, 關節結構不清, 呈團狀陰影。 5.假性關節強直病員, 口內或面頰部可捫及疤痕索條將上下頜骨連結在一起;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為主; 2.抗生素治療或預防感染; 3. 對症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單側輕型病例以肌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雙側病例以靜脈用藥為主, 注意支援療法和防止併發症。

輔助檢查

1.對單側顳下頜關節強直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雙側顳下頜關節強直患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癒:張口度在2cm以上, 傷口癒合。 2.好轉:張口度改善, 但小於1.5cm。 3.未愈:張口度未改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