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家長要作孩子情緒的榜樣, 有些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 十分焦慮, 緊張, 經常對孩子發火, 對孩子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家長如何作孩子情緒的榜樣呢?家長是孩子的鏡子
如果孩子每天面對是愛嘮叨、愛發火、焦慮、緊張的父母, 其情緒發育肯定是很糟的。 因為父母是孩子情緒的榜樣。
一位母親這樣傾訴:“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 嘴上講得好聽, 就是做不到。 每天我要發好多次火, 他才能勉強完成一些作業。 我都為他操碎了心。 但是現在我們倆就像對頭一樣。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麼辛苦在外賺錢,
這位母親言談中充滿了焦慮、失望、憂傷和無可奈何。 她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 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顯然,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動情的母親。 面對這樣一個母親,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不是孩子的問題, 而是她本身的情緒問題。
家長要正心
《大學》裡講“正心、然後誠意”, 正誰的心, 家長的心, 然後再正孩子的心。 其實, 氣質決定了孩子的差異, 孩子的氣質就是父母的狀態慢慢內化給他們的一種氣質, 就像我們的職業習慣一樣。 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 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了,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 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都是有差異的。 文化是教育的旗幟, 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 文而化之, 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 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兒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緒面前, 很容易產生內心衝突。 一方面, 他們不得不依賴父母的照顧, 以滿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 他們又不喜歡父母的這些不良情緒及其一些行為方式。 內心的矛盾導致他們心情煩躁、鬱鬱寡歡、精神分散, 嚴重的可出現緊張、焦慮或強迫。 有的則出現一些查不出生理改變的軀體不適症狀, 如頭痛、頭暈、胸痛、憋氣等,
兒童心理問題與家長的不良行為、情緒往往互為因果, 需要雙方進行調整, 但成人更應該自製。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 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只有平靜的內心, 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 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 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 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
效果在哪裡, 在於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 沉澱到你的內心, 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 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 你聽任何教育都是無效的。 沒有沉澱的消化, 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 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 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裡去實現。
父母情緒的平和, 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作孩子情緒的榜樣, 陪著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