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很多人都認為中藥是沒有保質期的, 可以無限期的存放, 殊不知, 只要是藥, 它都是有保質期的, 並非越陳越好。 如果不關注保質期的話, 用藥不僅沒用, 還會起到反作用。 下面, 跟著小編來看看, 具體要注意的是哪些。
端午節剛過, 許多家裡都有購買艾葉的習慣, 特別是有些老人, 更是一買一大捆。
源於習俗是一方面, 更多人是因為受《本草綱目》裡“凡用艾葉, 須用陳久者”之說影響, 認為艾葉放得越久, 效果越好。 其實許多家庭在選購、儲存其他中藥的過程中, 也會有這樣的習慣, 潛意識裡總覺得中藥可以無期限使用,
然而, 這是十分不科學的, 中藥也是有保質期的, 並非越陳越好。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越陳越好不等於無期限
【個案】
蘇大爺是傳統醫學的忠實“粉絲”, 有哪裡不舒服了, 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是中藥。 家裡的常備藥也不同于周圍鄰居家的感冒沖劑、胃疼膠囊等西藥, 清一色的都是中藥, 譬如治療嗓子痛的膨大海、麥冬;預防感冒的板藍根、柴胡、魚腥草;治療咳嗽的川貝等。
時間久了, 也不知道這些藥材是何年何月買的, 反正不舒服的時候就找出來用。 有次在社區裡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 有人談到家裡許多藥物還沒有用就過期了, 蘇大爺特別自豪地說:“看吧,
【點評】
平時人們談到藥物“過期”, 大多是指某種西藥或中成藥已經超過了有效期。 中藥由於不像前者會在外包裝上注明保質期限, 大部分人會認為中藥是不存在“過期”的說法, 只要中藥材還沒有發黴變質, 都認為還是有效的, 甚至有些人認為中藥是越陳越好。
一般來說, 中藥材只要按貯存條件要求貯存, 保質期還是很長的, 但這不等於藥效沒有發生改變。 研究發現, 一些藥材的儲存時間長了, 雖然外觀上沒有變質現象, 療效卻會明顯降低。
以艾蒿為例, 古代《孟子·離婁篇》中說:“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現代醫學臨床上也多選用陳艾而非新艾, 主要是由於新艾氣味辛烈, 含揮發油多,
但是陳艾也是有期限的, 以3~5年為最佳。 時間過久, 艾蒿功效會減弱;而且如果貯存方法不正確, 受潮發黴後, 不但不能治病, 還對身體健康有害。
質地不同 保質期不同
【個案】
申先生是“藥品收藏家”, 卻是個醫學門外漢。 收藏藥品保值剛興起的時候, 他覺得這個行業十分有前景就加入了, 還一股腦兒地投進大量資金買了許多珍貴的藥材。 原以為可以坐等升值, 可是幾年後出手時專家的一席話讓他既高興又悔恨:有些中藥確實已經升值, 但還有一部分藥效已經大失, 沒有收藏的價值了。
【點評】
中藥的保質期通常都是和它本身的質地有關的, 有些藥材在一定期限內, 保存方法得當, 越陳治療效果越好, 譬如枳殼、陳皮、半夏、麻黃、吳萸、狼毒等;有些中藥儲存時間長了, 雖然外觀沒有變化, 療效卻降低了, 起不到治病效果, 如枸杞、桂圓肉、薄荷、紫蘇葉等。
一般來說, 草本植物保質期不超過2年, 木本植物不超過4年, 礦物質不超過10年。
草本藥物, 如麻黃、二花(即金銀花)、公英、地丁、白藥蛇一旦製成飲片後, 藥效就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退, 其保質期不超過2年;木本藥物, 如黃柏、桂枝、檀香等的保質期可以長至4年;礦物質藥物, 如龍骨、靈磁石、硝石等, 雖然分子式較為穩定, 但長期存放仍會對藥效產生影響, 一般保存期不超過10年。
另外有些中藥, 如蘆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麥冬、沙參等, 鮮者較陳者效果更佳, 因此宜選鮮者入藥。
溫馨提示
買中藥最好去正規藥店或醫院。 一是正規醫院的藥品都會受到監管部門嚴格的把關, 而且大藥房流通快, 一般不會造成藥材積壓。 二是由於國家目前關於中藥有效期還沒有明確規定, 所以一般醫院、藥店銷售的中草藥都沒有標注保質期。 但正規醫院或者藥店在進貨時, 每一批次的中草藥上面必須標包裝日期、產地等相關資訊。
總結:綜上所述, 朋友們在用中藥的時候, 切記要記得檢查一下保質期, 不可盲目服用, 藥的品種不同, 保質期也不一樣。 只有做到以上幾點,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原載於《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刊期:2012.07,作者:劉淩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刊期:2012.07,作者:劉淩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