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

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招式都是需要太極拳內功轉化的, 所以練好太極拳內功對於太極拳的練習至關重要。 下面是對於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的敘述, 領架與運襠是太極拳內功的主要手法。

一、領架

太極拳內功之修煉法, 這對我們練太極拳者都十分重要。 究竟太極拳功夫有多高, 有多深, 如何修煉, 誰都講不清楚。 對這種博大精深的學問, 數百年來, 既困惑, 又有人追求, 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 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 其實“十年”並不算太長, 如果沒有掌握太極拳的正確修煉方法, 就算是練幾十年也出不了門。

我想關鍵是方法, 所謂“引門入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發自修”。 這兩句名言, 道出了練功的要旨。

有人說古人功夫好, 近人理論好。 其言確實。 自楊家的楊露禪, 人稱楊無敵, 馳騁天下無敵手。 吳式的吳全佑、吳鑑泉, 武式之武禹襄、李亦佘武功獨厚。 趙堡傳人張彥, 獨闖少林寺, 三進三出無人能擋, 人稱“神手張彥”, 並非虛言。 古代太極拳各家都有過硬的功夫, 在各家各派的傳人中頗有軼聞詳述, 這裡不贅。 這些功夫皆來自真傳和苦練, 沒有什麼捷徑。

首先要有正確的練法, 也就是引路入門的口授方法。

所謂“領架”即是學練老師的架子, 領悟架式的真蒂。 架子正確與否關係到太極拳的品質。 如不得太極拳之神形, 則練一輩子也是茫然,

不成大器。 當然鍛煉身體, 活動筋骨, 還是可以的, 這叫普及太極拳。 若想精其技, 趨大成者, 非得老師拳架之神形不可。 性能形動而神靜, 意會而勢靈。 練太極拳練的就是神、氣、形三者, 三者為太極拳之含金量。 “神者能輕靈, 氣者有剛柔, 形者可縱橫。 ”登此門堂者, 方許為初成。 所以學練老師的架子, 這只是邁出第一步, 如何走架運作, 這裡不妨作一些比喻。

我們要知道, 一個襠是二個胯的組合, 當我們在走架、推手時, 兩個胯的左旋右轉, 它的運作不完全相同, 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 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 例如金剛的最後一個動作, 在搗捶時它是前後上下的旋轉, 也是由襠胯的組合來完成。 所以兩個胯並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

整個襠胯的運作, 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 千變萬化, 我們把它叫作變襠。

二、運襠

練太極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練“襠”。 尤其趙堡太極拳襠是內勁的關鍵。 太極拳活與不活, 全在於襠的運作。 襠不活, 動作必然呆滯。 襠胯是太極拳的天機。 所謂“天機”者, 玄機關竅之意, 凡動作變化全憑於此。 不得此中奧秘, 難以練成太極功夫。 所以學練趙堡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襠。

“襠”是天機玄竅, 沒有襠的運作, 就不存在趙堡太極拳, 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 為了使練太極拳者有所啟迪, 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極, 克隆某一個太極大師的拳架, 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處, 其中道理, 亦包括於如何運襠, 如何駕馭與全身之動作, 能觀微而達其精者。

襠跨在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如何運作, 很難用言語來表達。 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太極拳襠胯的作用。 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 離開了手, 就不存在戲文了。 我想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 餘練功幾十年深感“以襠代手”的重要性。 練趙堡太極拳如何“運襠”不可不知太極拳高手鄭老師, 他之運襠極為精微, 雖有若無, 顯於見微。

為什麼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 大凡功夫高者深者, 其走圈亦小, 不顯於形, 所以若有若無, 使對方不知其深淺, 未能知其變化, 深藏不露, 適於靈變。 否則的話, 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 泄於活機, 亦非高人之所為也。

太極拳襠胯之運作還有一種聯想的比喻, 它就是像是手錶中的一種叫“鉈飛輪”又曰“鬼推磨”的擺輪。

大家都知道擺輪是手錶的基本動力, 它是一種不固定擺輪的旋轉, 它是手錶保持平衡運轉的動力, 且精確無誤。

它與普通手錶的擺輪不一樣, 普通擺輪通過一根軸承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走動, 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和擺輪本身的重量, 造成軸位元變化, 從而出現速度和走時的偏差。 只有像“鉈飛輪”那樣, 擺輪不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的時候才能抵消偏差。

這對太極拳來講, 它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 襠即由兩個胯組成, 在一個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 既有重心, 而不知其重心何在, 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 是太極拳運作源泉, 是陰陽變化之樞紐, 動靜開合, 虛實變幻之襠機。 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璿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內,由內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樑。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門派的太極拳種。餘也曾試著操練過,其理一貫,一通百通,只是各人重視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兩腳著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扣環。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秘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四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

以上是對於太極拳內功練習方法的簡述,更多有關太極拳的招式、練習方法等方面的內容,請在養生之道網搜索找到答案。

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璿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內,由內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樑。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門派的太極拳種。餘也曾試著操練過,其理一貫,一通百通,只是各人重視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兩腳著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扣環。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秘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四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

以上是對於太極拳內功練習方法的簡述,更多有關太極拳的招式、練習方法等方面的內容,請在養生之道網搜索找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