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情商培養四步走

情商培養似乎是個老話題, 但並非每個父母都能做好, 很多自以為對的做法, 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還往往適得其反。 寶寶情商培養的四個步驟, 爸媽知多些!

一、父母健康的教養方式與示範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環境, 親子關係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人際關係。 孩子對待自己的情緒和環境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父母的教養方式, 家庭內部的氛圍對孩子情商的發展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我們上面講到影響情商的要素中的敏感程度。 人對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 跟早期的童年生活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態度有直接關係。

1、早年困苦的孩子相對于家境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忍受物質的困乏和身體的勞累, 農村的孩子往往比城市的孩子更努力。

2、但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教育要求對孩子也起到極大程度的左右, 許多貧困家庭的父母有明顯的補償心理, 總是企圖委屈自己而盡可能多地滿足孩子, 讓孩子能夠獲得與同齡人同樣的物質享受。

3、這些父母們克己為人、委曲求全, 但是他們這種努力卻往往讓孩子產生錯覺, 孩子容易習以為常, 認為這是應該的, 絲毫看不到父母的辛酸, 相反會抱怨父母不能給他們更好的條件。

4、這種孩子習慣于索取而不是創造的心理連同他們的虛榮心、攀比心理,

一同成為這個孩子未來生活的負擔和障礙。 一個既不願意艱苦奮鬥又十分虛榮的人, 他的生活不脫軌就算不錯了。

5、我們偶爾能看到身邊有不少為孩子能買一雙名牌鞋而省吃儉用的父母, 他們往往只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多麼不懂事, 卻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孩子將來生活的隱患。

相反, 並非所有的富家子弟都是嬌弱不堪, 那些明智的父母知道如何消解孩子的優越感, 並且鼓勵孩子去經受鍛煉。 這些孩子往往很有前途, 一方面因為家境的優越會給他們更高的自尊水準, 從而形成他們較高的自我期許;另一方面他們又能崇尚個人奮鬥而非坐享其成, 所以他們往往能成為社會的精英, 像洛克菲勒家族、李嘉誠家族、董建華家族都是這種情況。

孩子對痛苦的反應與早年父母安慰孩子的方式直接相關。 因為孩子最初沒有是非觀, 他是通過別人安慰他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 比如一個兩歲的孩子跌倒了, 頭撞在床上, 號啕大哭。 這個時候母親走過去, 母親的不同態度將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

父母自身的情緒化行為對孩子的情商發展十分不利。 很多父母高興起來就會對孩子百依百順, 自己心煩的時候就對孩子嚴加苛責, 忽冷忽熱, 忽東忽西, 結果讓孩子無所適從, 最終必然導致孩子的逆反。 在這種無規則的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十有八九情商很低。

二、 教孩子認識情緒

如果沒有感情和情緒, 生活便沒有快樂, 人生就只是一套生理程式。

情緒讓我們飽嘗了生活的快樂的同時, 也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煩惱。 更重要的是情緒經常試圖代替理智來作出選擇, 而且常常得逞。 情緒也是人類共同的弱點。

三、教孩子制怒與克怨

A、學會制怒

為大家提供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 謹供參考:

1、把事情暫時擱置, 出外散步, 路上的人、事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2、把煩惱寫到紙上, 承認自己的委屈, 列出自己的幾種選擇, 稱讚自己能夠超越自己的情緒;

3、想像遼闊的宇宙, 然後告誡自己, 人類如此渺小, 何必斤斤計較呢?

4、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 當電話接通後, 你的煩惱就會減半, 更重要的是你必須關注電話的另一端, 可以輕鬆地跳出現在的環境, 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

5、深呼吸或者喝水;

6、為自己樹立榜樣, 當自己“到底意難平”的時候, 想想那些優秀的人物會怎麼做。

B、永遠不要抱怨

積極地改變現實、完善自己是必要的, 但是, 改變現實和自我完善是有條件的、有限度的。 總有我們力不能及的地方, 總有我們不如意的地方。 人類的歷史, 既是改變自然的歷史, 也是適應自然的歷史。 不能改變客觀的現實, 就要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態度。

不怨天尤人, 也不怨天尤己, 如果不能改變現實, 我們就必須適應現實, 如果不能改變自己, 我們就必須適應自己。

克服抱怨有時候更需要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境由心造, 如果我們改變了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也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抱怨不僅僅於事無補, 還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抱怨是一個方向的問題,積極的應對還是徒勞的抱怨,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兩者必居其一。抱怨不能停止,積極的行動就不會真正地開始;抱怨越久,不僅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也意味著離積極的行動越遠。

四、教孩子溝通與適應

溝通能力不僅與表達能力有關,更主要的取決於共情能力的強弱、思維的開放程度以及心胸是否開闊。承認差異的廣泛存在、更多地傾聽、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尊重,會有效地改善人們之間的溝通狀況。

克服個人激烈的好惡,對於一個集體中的人際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克服激烈的好惡,並非意味著喪失自己的是非觀和正義感,只是應該更寬容。自私之心、貪圖利益、虛榮、炫耀、吹噓、妒嫉、吝嗇、小家子氣等都是人之常情,是最應該理解的。不要因為一點不好就否定整個人,也不要因為一點好就肯定整個人,要綜合地、發展地看待別人。不要期望存在沒有瑕疵的好人,也不存在沒有可取之處的壞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對環境的適應同樣是人生的必修之課。迅速認清現實,接受既定的現實,為了現實的需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自我,並忽略自己微不足道的委屈,是一個人高素質的體現。需要說明的是,適應環境並非是一味地逆來順受,改造環境往往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適應方式。而且,人還可以超越環境,選擇環境。

如果一個環境對自己的發展和幸福不利,適應反而是對自己的異化。當然,離開這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也同樣需要適應。

那種不能忍受微小的不滿,過於理想化、過於苛刻的追求,往往要被迫接受各種現實的教訓。而那些不辨是非、率性而為、極為任性的性格其實是脆弱而危險的,因為個人同環境相比,往往是脆弱而渺小的,只有人來適應環境,沒有環境去適應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只能鬱鬱終生。

還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抱怨是一個方向的問題,積極的應對還是徒勞的抱怨,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兩者必居其一。抱怨不能停止,積極的行動就不會真正地開始;抱怨越久,不僅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也意味著離積極的行動越遠。

四、教孩子溝通與適應

溝通能力不僅與表達能力有關,更主要的取決於共情能力的強弱、思維的開放程度以及心胸是否開闊。承認差異的廣泛存在、更多地傾聽、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尊重,會有效地改善人們之間的溝通狀況。

克服個人激烈的好惡,對於一個集體中的人際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克服激烈的好惡,並非意味著喪失自己的是非觀和正義感,只是應該更寬容。自私之心、貪圖利益、虛榮、炫耀、吹噓、妒嫉、吝嗇、小家子氣等都是人之常情,是最應該理解的。不要因為一點不好就否定整個人,也不要因為一點好就肯定整個人,要綜合地、發展地看待別人。不要期望存在沒有瑕疵的好人,也不存在沒有可取之處的壞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對環境的適應同樣是人生的必修之課。迅速認清現實,接受既定的現實,為了現實的需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自我,並忽略自己微不足道的委屈,是一個人高素質的體現。需要說明的是,適應環境並非是一味地逆來順受,改造環境往往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適應方式。而且,人還可以超越環境,選擇環境。

如果一個環境對自己的發展和幸福不利,適應反而是對自己的異化。當然,離開這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也同樣需要適應。

那種不能忍受微小的不滿,過於理想化、過於苛刻的追求,往往要被迫接受各種現實的教訓。而那些不辨是非、率性而為、極為任性的性格其實是脆弱而危險的,因為個人同環境相比,往往是脆弱而渺小的,只有人來適應環境,沒有環境去適應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只能鬱鬱終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