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熱結在內, 心下急嘔不止, 鬱鬱微煩, 柴胡證仍在者, 與大柴胡湯下之。
【組成】柴胡半升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 芍藥半兩 枳實四枚 大黃二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二枚擘 以上八味, 以水一鬥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 溫服一升, 日三服。
【注】柴胡證在又複有裡, 故立少陽兩解法也, 以小柴胡東加枳實芍藥者, 仍解其外以和其內也, 去參草者, 以裡不虛, 少加大黃以瀉結熱, 倍生薑者, 因嘔不止也, 斯方也, 柴胡得生薑之倍, 解半表之功捷, 枳芍得大黃之少, 攻半裡之效徐, 雖雲下之, 亦下中之和劑也。
【柴胡桂枝湯】傷寒六七日,
【組成】柴胡四兩 桂枝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一兩 半夏二合半洗 黃芩一兩半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薑一兩半切 以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分溫服。
【集注】柯琴曰:仲景書中最重柴桂二方, 以桂枝解太陽肌表, 又可以調諸經之肌表, 小柴胡解少陽半表, 亦可以和三陽之半表, 故於六經病外, 獨有桂枝證柴胡證之稱, 見二方之任重不拘於經也, 如陽浮陰弱條, 是仲景自為桂枝證之注釋, 血弱氣虛條, 亦仲景自為柴胡證之注釋, 桂枝有壞病, 柴胡亦有壞病, 桂枝有疑似證, 柴胡亦有疑似證, 病如桂枝證而實非, 若腳攣急與胸中痞硬者是已, 病如柴胡證而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