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吃冰 當心冰出一身病

炎炎的盛夏, 冷飲、霜淇淋是夏季少不了的降溫飲品, 但是長期用冰水來解暑降溫, 其實是不科學的。 身體容易冰出問題!

夏季冰水解渴

養生保健:天熱喝冰水更解渴?

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寫道, 要治療傷暑(中暑), 第一步就是“先以熱水灌之, 令汗出”,因為熱水含有能量, 會讓毛孔打開來排汗, 解除熱氣悶在身體裡的狀況;而冰水則有“阻擋”作用, 不利氣血循環。 醫生說, 夏天多喝溫熱的白開水, 或喝烏梅汁生津, 以及綠豆、薏仁, 有助消暑, 並儘量吃時令蔬果攝取水分與營養, 例如西瓜。 至於性寒的涼茶,

只能在天氣熱、大量流汗時喝一些, 不宜常喝, 否則腸胃負擔太大, 進而導致腹瀉。

刨冰店中五彩繽紛的配料和淋醬, 便利商店中單是包裝就可口誘人的雪糕、甜筒等等。 揮汗如雨的夏日, 冰品往往是消暑聖品的首選。 不過, 究竟該如何選冰品才能吃得快樂又不失健康呢?趕快來看看專家醫師們教你怎麼吃冰。

一、不能吃冰的情況

1、月經前期或月經期間

子宮容易收縮, 造成經痛或經血難以排除乾淨, 長期會有經期不順的問題。

2、飯後

胃內的溫度急劇下降, 容易造成胃脹、消化不良, 甚至絞痛、腹瀉。

3、劇烈運動後

會讓胃腸道的血管突然收縮, 引起腹瀉或腹痛。

小貼士:冰對嗓子也有刺激, 有哮喘的人不能多吃, 防止哮喘復發。

什麼都要冰的, 當心變成凍凍腦

中醫建議少吃冰並非沒科學概念, 事實上之前就有做過一個研究, 請自願者喝冰水, 喝完馬上做胃鏡, 從鏡頭下就發現食道及胃壁黏膜都是蒼白的色澤, 這就是缺血的現象。

當黏膜缺血時會造成兩種傷害,

一是很容易受各種病毒或是細菌的感染, 而食道及胃腸則是人體接收食物時的第一道防禦, 因此要特別小心;

第二則是黏膜容易出現微水腫, 而這就是中醫所謂“脾濕”的現象。 貪吃冷飲容易生濕, 有些人會經常腹瀉, 有些人則是胸悶、胃口變差, 而內濕盛而形成外濕, 就可能出現像是風濕酸痛的症狀。

除了腸胃功能不好之外, 冰品也會直接影響各個器官, 像是女性子宮就很容易受影響,

除了白帶會變多外, 還會形成子宮血瘀, 而且會引發痛經。 其實, 不只是中醫師認為一口灌冷飲或是猛吃?冰不好, 西醫也認同這個觀念, 專家表示, 國外有一種頭痛名稱叫“凍凍腦 brainfreeze)”,或稱為“霜淇淋頭痛(icecreamheadache)”,其實就是指快速大量喝冰水、吃冰所引起的。

二、吃冰最佳時機

有陽光的正午到下午3點前較適合吃冰, 但要避開飯前或飯後1小時。

三、冰飲營養師的小建議

1、顏色鮮豔漂亮的冰料:大多是添加太多人工色素, 對身體無益。

2、巧克力類飲料:多半是濃縮製成, 小小1瓢糖度高得嚇人, 甚至還含有乳油或添加色素。

四、刨冰最佳吃法

1、湯汁瀝幹、少糖水

大部分的冰料都會加糖一起熬煮, 所以請店家儘量將湯汁瀝幹, 或乾脆不要再加糖水,

會更低卡健康。

2、淋醬能省則省

甜度太高, 可是使你的減重大計功虧一簣, 最好選擇甜度低的, 才不會越吃越渴。 也可使用新鮮果汁, 超低卡、口味更新鮮。

3、澱粉類冰料要適量

綠豆、紅豆和芋頭等人氣傳統冰料, 都屬主食類, 高澱粉高熱量, 可是要適可而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