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瀉轉筋一症, 古人立名曰霍亂, 宋朝太醫院立方, 名曰局方, 立藿香正氣散以治之。 以邪氣傷正氣之病, 反用攻伐正氣之藥, 豈不愧大醫之名!至我朝道光元年, 歲次辛巳, 瘟毒流行, 病吐瀉轉筋者數省, 京都尤甚, 傷人過多, 貧不能葬埋者, 國家發帑施棺, 月余之間, 費數十萬金。 彼時業醫者, 有用參朮薑附見效者, 便言陰寒;有用芩連梔柏見效者, 則雲毒火。 餘曰:非也, 不分男女老少, 眾人同病, 乃瘟毒也。 或曰:既是瘟毒, 薑附熬, 芩連涼, 皆有見效者, 何也?餘曰:芩連效在初病人壯毒勝時, 薑附效在毒敗人弱氣衰時。
餘曰:試看針刺而愈者, 所流盡是黑紫血, 豈不是瘟毒燒煉?瘟毒自口鼻入氣管, 自氣管達於血管, 將氣血凝結, 壅塞津門, 水不得出, 故上吐下瀉。 初得, 用針刺其胳膊肘裡彎處血管, 流紫黑血, 毒隨血出而愈。 或曰:所刺是何穴?諸明白指示。 餘曰:餘雖善針, 不必論, 是穴名曰尺澤。 人氣管周身貫通, 血管周身亦貫通, 尺澤左右四、五根血管, 刺之皆出血, 皆可愈;尺澤上下, 刺之亦可愈。
總之, 用針所刺而愈, 皆風火氣有餘之症;不足之症, 愈針愈壞, 此針灸家隱諱不肯言也。
倉卒之時, 用針刺, 取其捷便也。 一面針刺, 一面以解毒活血湯治之, 活其血, 解其毒, 未有不一藥而愈者。 但此症得之最速, 傷元氣最快,
解毒活血湯
連翹二錢 葛根二錢 柴胡三錢 當歸二錢
生地五錢 赤芍三錢 桃仁八錢研 紅花五錢
枳殼一錢 甘草二錢
水煎服。
【方歌】
解毒活血連翹桃, 紅花歸殼葛赤芍, 柴胡甘草同生地, 吐瀉良方用水熬。
此方謂初得吐瀉而言, 若見汗多、肢冷、眼塌, 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