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赤白帶下門 帶下門匯方

脈經雲:婦人帶下, 六極之病, 脈浮則為腸鳴腹滿, 緊則為腹中痛, 數則為陰中癢, 痛則生瘡, 弦則陰中掣痛。 婦人帶下, 脈浮惡寒者不治。 (帶下不治症)

治濕熱帶下

【清白散】治白帶。 (得丹溪法, 然配四物, 似與瘦人多火者相宜)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生地黃, 黃柏鹽水炒, 樗根皮酒炒, 貝母各一錢,乾薑炒黑甘草各五分, 上剉, 加生薑一二片, 水煎。 (黃柏清下焦之熱, 樓皮燥下部之濕, 乾薑從火, 甘草和中, 若貝母者,必有所兼症也)肥白人多濕痰, 加白朮半夏。 赤帶, 加酒炒條芩荊芥。 久下, 加熟地黃牡蠣。 氣虛, 加人參黃芪。 腰腿酸痛,

加鹿角膠, 或只以二陳東加蒼白朮。 如升膀胱之濕, 加升麻柴胡蒼白朮。 (非升膀胱之濕蓋氣陷之濕也)

【解帶散】治血氣不調, 濕熱白帶, 四肢倦怠, 五心煩熱, 痰鬱嘈雜。 (此大家法)

當歸[身酒洗], 香附子[醋炒各一錢五分], 白芍藥[酒炒], 白朮[土炒各一錢二分],蒼朮, 白茯苓, 陳皮[去白], 牡丹皮[各一錢], 川芎, 玄胡索[各八分],甘草[炙四分], 上剉一劑, 加生薑水煎, 空心服。

(以下四方皆丹溪獨造, 均以清濕熱為主, 故用椿皮黃柏, 然芍藥收肝火, 良薑為從,治而燒灰之法獨超于諸方, 奇哉)

【樗皮丸】治赤白帶, 有濕熱者。

芍藥[五錢], 良姜[三錢燒灰], 黃柏[二錢俱燒成灰], 椿根皮[一兩五錢], 上為末, 粥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空心米飲下。

【勝濕丸】治赤白帶, 因濕熱勝而下者。

蒼朮[鹽炒], 白芍藥, 滑石[炒各一兩], 椿根皮[炒一兩乾薑煨二錢], 地榆[五錢],枳殼[炒], 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 粥丸桐子大, 空心米飲下一百丸。 (此方加蒼朮以燥中宮, 地榆以溫下部, 枳殼寬氣於上, 滑石利濕於下,乾薑從而燥濕也, 用二兩者非)

【蒼曲樗皮丸】治帶下。 (主於胃中濕熱, 故立方如此)

椿根皮[二兩], 芍藥[一兩半], 蒼朮, 神曲[炒], 麥皮曲[炒], 黃柏[炒各一兩], 滑石, 枳殼[各半兩], 上為末, 粥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米飲下。

【側柏樗皮丸】治白帶因七情所傷而脈數者。 (以脈數為用黃連側柏, 不用蒼朮, 為其燥性多也, 燒白芷入陽明而有澀止之能,白朮補中氣而有培土之妙, 其它不言喻矣)

椿根皮[炒二兩], 香附子[醋炒], 白芍藥, 白朮[炒各一兩], 側柏葉[酒蒸],黃連[炒],

蕢柏[炒各半兩], 白芷[燒存性三錢], 上粥丸, 桐子大, 米飲下七十丸。 按椿根皮性涼而燥, 濕熱盛者宜之。 後一方有黃連香附木香, 故可治七情所傷。

【苦楝丸】治赤白帶下甚妙。 (下部痛者尤宜)

苦楝[碎酒浸], 懷香[炒一方], 大茴香, 當歸[各等分], 上為末, 酒和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溫酒下。 瘀血加桃仁。 血海寒加桂。 如腰腿疼, 四物湯四錢加羌活防風各一錢, 煎湯送下。

【四神丸】治帶下。 (此方溫燥, 非有熱所宜)

香附[四制八兩], 蒼朮[泔浸牡蠣粉炒], 椿根[皮蜜水炒], 砂仁[炒各二兩], 上為末, 黃米煮飯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酒下。

已上諸方俱輕劑。

【萬安散】治女人赤白帶下, 或出白物如脂, 或有臭濁污水, 並神效。 (此利氣溫行之劑與寒濕相宜)

小茴香[炒香], 木香[各二錢半], 黑牽牛[一兩另取頭末], 上為細末, 以生薑自然汁調二錢, 臨臥服。 取盡惡物為效, 未盡間日再服二錢,後以白粥補之, 忌熱毒物。

【大聖萬安散】治女人症瘕癖氣, 腹脹胸滿, 赤白帶下, 久患血氣虛弱, 痿黃無力,並休息赤白痢疾, 並皆治之, 其效不可具述, 孕婦不可服, 天陰晦不可服。

白朮, 木香, 胡椒[各二錢半], 陳皮[去白], 黃芪, 桑白皮, 木通[各五錢],白牽牛[炒取頭末二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 用生薑五片, 水一盅半, 煎至一盅去薑, 調藥臨臥服,須臾又用姜湯或溫白湯, 飲三五口催之, 平明可行三五次, 取下惡物及臭污水為度,後以白粥補之。 服藥不可食晚飯及葷酒等物。 (二方皆燥熱下氣導水之藥, 惟真寒濕者宜之)

【宣明導水丸】治濕熱郁于下焦之分, 赤白帶下不止, 燥熱煩渴。 (清熱滲濕導滯妙在氣血兩分)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頭末], 滑石[各四兩], 上為末, 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滾水下, 隨證加減。

已上諸方俱重劑

治濕痰帶下

【滲濕消痰飲】治濕熱痰積, 滲入膀胱, 白帶不止。 (曰滲入下焦則可, 曰入膀胱則不可。 總治中州之濕, 蓋中焦清則無濕下流,故帶自止, 豈有滲入之理)

白朮, 蒼朮[炒], 半夏[姜湯泡七次], 橘紅, 白茯苓, 白芷, 香附[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剉, 水煎服。 有熱加黃芩, 血虛加芎歸, 氣虛加參芪, 久不愈加升麻柴胡升提之。

【蒼柏樗皮丸】治肥人白帶是濕痰。 (此去中焦之濕, 清下部之熱, 亦丹溪方也)

蒼朮, 黃柏, 樗根皮, 南星, 半夏, 海石, 川芎, 香附, 乾薑[炮各等分],暑月[去乾薑加滑石], 上為末,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小胃丹】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及濕痰熱痰。並治婦人結痰白帶,惟胃虛少食者忌用。(是導水之猛劑,古人能用之,今則不能也)

甘遂濕面裹煨熟,一方面裹長流水煮曬乾,芫花好醋拌經宿,瓦器內燒黑不可焦。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淨曬乾,各半兩],黃柏[炒一兩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乾再以酒潤,炒熱焙乾一兩半]。

上為末,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咽下五七丸,或白湯送下。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白朮膏為丸乃今人所制,有獨創之妙可法)

【補藥方】治痰結白帶,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咽下數丸,侯鬱開,卻服此補藥之。

白朮[二兩],黃芩[五錢],紅白葵花[二錢五分],白芍藥[七錢五分],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四物湯下。(此亦丹溪方,乃扶脾胃養肝陰清熱,而葵花之用取其傾心向日之意,蓋花性陰,而用陽一入氣分,一入血分,皆使其從陽而升,帶自止也)。一方有蒼朮,無黃芩。

治風邪帶下

【胃風湯】治風邪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帶下五色。(此方與十全大補湯,少甘芪熟地,為以其甘緩滯胃生濕,故勿用也,然無風藥,而雲治風邪入胞歟,名胃風,何也)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各等分],上剉,每服八錢,入粟米一撮,水煎服。腹痛加木香。五積散去麻黃亦可用。

【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小柴胡少陽藥,其曰治風邪,豈肝膽熱而生風耶)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上剉,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色青屬肝,加山梔防風。色赤屬心,加黃連山梔當歸。色白屬肺,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色黃屬脾,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色黑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蒼柏參芎散】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下有白帶。(此又丹溪先生方也)

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上水煎,食後服。(以芩荑川芎而治頭風,以蒼柏星半滑牡而治帶,平正無奇,令人可法)

【地榆散】治漏下五色,一十二帶,兼治嘔吐下血。(此下部澀劑,然以三兩醋煎,自得單方用法,果能治十二症,亦一家病也)

地榆三兩剉碎,以醋水各半升,煮十餘沸。去汫,食前稍熱服一合。本草注雲: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陰蝕,五曰:子髒堅,六曰:子門澼,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日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五定。

治虛損帶下

【衛生湯】治帶下不止,脈微弱腹痛。(以下皆以正氣為本,此亦建中法)

黃芪[三兩],當歸,白芍藥[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一方下苦楝丸三十粒(以腹痛故兼苦楝丸),虛者加人參一兩。

【補中益氣湯】治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下,久不止。(讀東垣先生書,方知立方之旨,讀立齋先生書,又知善用東垣之方。)

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上作一服,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胃虛有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時時帶下。(補中湯有升柴,以升下陷之氣,此方有茯苓半夏,以燥中宮之痰)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自],半夏[湯泡七次各一錢],上剉一服,加生薑二片,水煎服。

【歸脾湯】治思慮過傷心脾,以致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 上為末,醋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小胃丹】上可取胸膈之痰,下可利腸胃之痰,及濕痰熱痰。並治婦人結痰白帶,惟胃虛少食者忌用。(是導水之猛劑,古人能用之,今則不能也)

甘遂濕面裹煨熟,一方面裹長流水煮曬乾,芫花好醋拌經宿,瓦器內燒黑不可焦。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淨曬乾,各半兩],黃柏[炒一兩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乾再以酒潤,炒熱焙乾一兩半]。

上為末,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咽下五七丸,或白湯送下。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白朮膏為丸乃今人所制,有獨創之妙可法)

【補藥方】治痰結白帶,先以小胃丹,半饑半飽,津液咽下數丸,侯鬱開,卻服此補藥之。

白朮[二兩],黃芩[五錢],紅白葵花[二錢五分],白芍藥[七錢五分],上為末,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四物湯下。(此亦丹溪方,乃扶脾胃養肝陰清熱,而葵花之用取其傾心向日之意,蓋花性陰,而用陽一入氣分,一入血分,皆使其從陽而升,帶自止也)。一方有蒼朮,無黃芩。

治風邪帶下

【胃風湯】治風邪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帶下五色。(此方與十全大補湯,少甘芪熟地,為以其甘緩滯胃生濕,故勿用也,然無風藥,而雲治風邪入胞歟,名胃風,何也)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各等分],上剉,每服八錢,入粟米一撮,水煎服。腹痛加木香。五積散去麻黃亦可用。

【小柴胡湯】治風邪帶下五色。(小柴胡少陽藥,其曰治風邪,豈肝膽熱而生風耶)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甘草[各一錢],上剉,加生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色青屬肝,加山梔防風。色赤屬心,加黃連山梔當歸。色白屬肺,用補中益氣東加山梔。色黃屬脾,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色黑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蒼柏參芎散】治婦人上有頭風鼻涕,下有白帶。(此又丹溪先生方也)

辛夷,川芎,蒼朮,黃柏,南星,半夏,滑石,牡蠣,黃芩[酒炒],上水煎,食後服。(以芩荑川芎而治頭風,以蒼柏星半滑牡而治帶,平正無奇,令人可法)

【地榆散】治漏下五色,一十二帶,兼治嘔吐下血。(此下部澀劑,然以三兩醋煎,自得單方用法,果能治十二症,亦一家病也)

地榆三兩剉碎,以醋水各半升,煮十餘沸。去汫,食前稍熱服一合。本草注雲: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陰蝕,五曰:子髒堅,六曰:子門澼,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日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五定。

治虛損帶下

【衛生湯】治帶下不止,脈微弱腹痛。(以下皆以正氣為本,此亦建中法)

黃芪[三兩],當歸,白芍藥[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一方下苦楝丸三十粒(以腹痛故兼苦楝丸),虛者加人參一兩。

【補中益氣湯】治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下,久不止。(讀東垣先生書,方知立方之旨,讀立齋先生書,又知善用東垣之方。)

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上作一服,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胃虛有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時時帶下。(補中湯有升柴,以升下陷之氣,此方有茯苓半夏,以燥中宮之痰)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自],半夏[湯泡七次各一錢],上剉一服,加生薑二片,水煎服。

【歸脾湯】治思慮過傷心脾,以致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