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處暑過後秋來到 養生保健首防燥

緊跟在立秋後面的節氣是處暑。 今年處暑在8月23日。 曆書雲:“鬥指戊為處暑, 暑將退, 伏而潛處, 故名也。 ”《月令十二集解》中則曰:“(處暑)七月中, 處, 止也, 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時節, 三伏天氣已過或已接近尾聲, 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 故民間有“處暑寒來”的諺語。 但是, 處暑節氣期間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 晴朗之日的午後仍可感到十分炎熱, 故民間有“秋老虎, 毒如虎”之說。 但是, 處暑節氣期間炎熱的氣候畢竟已接近尾聲, 白天的氣溫雖然仍較高, 但早晚的溫度已經變得很低, 因此要注意隨天氣變化而增減衣服,

小心受涼感冒。 處暑節氣期間氣候的顯著特徵為乾燥少雨、空氣濕度小。

處暑期間人們往往有這種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繃的, 甚至起皮脫屑, 毛髮枯而無光澤, 頭皮屑增多, 口唇乾燥或裂口, 鼻咽幹得冒火, 大便秘結, 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燥是秋天的主氣, 燥勝則幹, 引起鼻幹、咽幹、皮膚乾裂、皺紋增多等。 “秋燥”則是秋季感受燥熱病邪引起的一種外感熱病, 多發于秋分前後, 病症特點是在一般感冒的基礎上, 出現發熱、怕冷、頭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幹鼻燥、口幹唇裂等。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 如不及時防治, 病邪會深入, 病症會加重, 少數人還會出現高熱、抽風、出血等嚴重危象。 此外, 處暑期間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

因此, 處暑時節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防秋燥。

那麼, 如何“養”掉燥氣呢?

食養重清補

有的人認為在這個季節裡飲食應清淡, 無疑, 清淡的原則是對的, 可有人誤認為清淡就是清補, 即只要多吃蔬菜和瓜果就行了, 他們追求飲食的絕對清、素, 這可就發生了偏差。 其實, 清補的重點還是強調補養, 只不過飲食在補養的同時應兼具清熱除燥的功用, 以對抗“秋燥”。 如果飲食過於清素、清淡, 會影響人的食欲, 尤其是老年婦女, 由於舌面上的味蕾減少, 嗅覺細胞更新緩慢, 加之“秋燥”引起機體的一系列改變, 會使他們的食欲更加減退。 再說, 一味進食蔬菜, 人體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就會不足, 勢必會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也就很難達到補養的目的。

秋季清補多吃鴨、魚、泥鰍、黃鱔、豬瘦肉、海產品等, 也可取西洋參1~2克, 泡開水代茶飲。 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甘草等, 均可配合使用, 如果使用得當, 便可達到一定的清補。 若是身體孱弱的人, 尤其是老年婦女, 可採用晨起食粥法, 以養胃生津。 桑杏湯是秋燥初起的首選方, 方中桑葉3克、豆豉3克辛散透邪;杏仁4.5克、浙貝母3克宣肺止咳;山梔皮4.5克清泄鬱熱;沙參6克、梨皮3克養陰潤燥;各藥互相配合, 辛涼甘潤, 輕透肺衛, 可使邪去而津不傷, 潤燥而不留邪, 療效較為理想。

秋季的氣候轉涼變乾燥, 飲食調養應堅持“少辛增酸、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的原則。 如果能做到這些, 這所謂的“秋燥”便不會煩擾我們。

最後要交代的是,

食療應該對症而“吃”, 每次可選2~3種, 無需面面俱到。 另外, 燥證治療, 以甘寒以及咸寒滋陰潤燥為主, 除有化熱化火外, 一般不要採用苦寒類的食物。

靜心調平和

我們知道, 秋季因為乾燥的緣故, 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心境、行為等。 因為氣候乾燥, 人的飲食量和睡眠均會受影響, 再加上“燥”火“燥”氣, 很容易使人的大腦神經活動受到影響, 引起情緒煩躁、思維淩亂、愛發脾氣、注意力分散、健忘等;還有人表現出心情抑鬱、心境低落、做什麼事都沒興趣, 覺得日子過得沒勁, 對工作、同事、親人缺乏感情和熱情;少數人還出現老年偏執性障礙一樣的症狀, 如反復地洗澡、洗臉、洗手, 要求別人也與自己一樣, 容不得別人反對, 否則就會大發脾氣,

不吃飯, 不睡覺等。 有專家認為, 這種由秋燥引起的情感和行為異常,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容易發生。 所以,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調節。 古人曰:“調息靜心, 尤如兆雪在心”, 切不可“以燥為燥”, 一味地抱怨天氣。 有關專家經研究發現, 人在不同的情緒下會有不同的“氣水”, 即心平氣和、心曠神怡時, 人呼出的氣變水後, 是澄清透明無雜質;在悲痛抑鬱時有白色沉澱;在生氣動怒時則有紫色沉澱。 因此, 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待事物寬宏大量, 始終保持情志愉悅、心氣和暢。 “心靜自然安”。

當然, 越是天氣燥熱或反復無常, 遇事越是要心平氣和, 良好的心理及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確實心煩意亂或心裡苦悶, 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 甚至大哭一場;同時,可聽一聽輕音樂,培養“望梅止渴”的心境,如想像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涼快的地方,以忘卻熱浪的襲擊,降低心理“熱度”;其次,盡可能地增加休息時間,注意飲食調整,增加營養,適當做一些放鬆身心的保健操等。

甚至大哭一場;同時,可聽一聽輕音樂,培養“望梅止渴”的心境,如想像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涼快的地方,以忘卻熱浪的襲擊,降低心理“熱度”;其次,盡可能地增加休息時間,注意飲食調整,增加營養,適當做一些放鬆身心的保健操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