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 秋季陽氣漸收, 陰氣生長, 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 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 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醫理論認為, 秋主收, 燥為秋之主氣, 人體順應四時陰陽變化之規律, 就必須自入秋之後養護陰氣。
1、早睡早起, 收神“蓄陰”
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氣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時候, 宜早點起床, 廣步於庭, 呼吸新鮮空氣, 吐故納新;秋天的夜晚, 氣溫轉涼, 上了年紀的人宜早睡養神, 以順應“陰精收藏, 收斂神氣”的養生法則, 有助陰精內蓄, 保持人體陰陽調和。
2、飲食清潤,
飲食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補臟腑、補益氣血、調節情志等作用。 因此, 秋季的飲食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 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和動物肝臟, 減辛增酸, 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 如梨、番茄、時令瓜果和新鮮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 以達到改善臟腑、滋陰潤肺和補虛祛燥之功效。
3、適量運動, 內斂“護陰”
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 但對年齡較大的人來說, 不宜像年輕人那樣進行劇烈運動, 以免過度消耗體力, 耗傷陰津, 外泄陽氣而違背“陰精加貯, 陽氣內斂”的養生法則。 不論跑步、爬山、練功, 都應以溫和平緩的動作或中低運動量為宜, 身有微熱、小汗即止, 只要堅持不懈, 收效甚佳。
誰應該閱讀《秋季養生養陰防燥》?答案是:幾乎所有人都應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