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夏季保健>正文

【夏季飲食保健的要訣】

夏季飲食保健至關重要, 因為在炎熱的夏天, 嚴重影響了人們的食欲, 所以我們對夏季飲食要有一定的瞭解, 下面就讓專家為大家講解一下夏季飲食保健需做什麼。

1, 夏季宜養心健脾, 解暑化濕

中醫學認為:“夏屬火, 其性熱, 通於心, 主長養, 暑邪當令。 ”是說心在五行中屬火, 火熱之邪最容易損傷心, 常導致心病, 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頭昏目眩等心神不寧的症狀。

而且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 夏天汗液大量排泄, 不僅會損傷心氣, 還會導致心陰虛, 這樣更容易受到暑熱邪氣的侵犯, 所以夏季宜注重養心。

多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 既能清解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的暑熱, 又能清泄身體產生的內熱, 也可服用辛涼散發或甘寒清暑的中藥, 如菊花、薄荷、荷葉、金銀花、連翹, 以利心火、散暑熱。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長夏, 與脾相應。 這個時候天氣悶熱, 陰雨不斷, 空氣中濕度較重, 人比較容易感受濕邪, 而脾性喜燥而惡濕, 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 超出了脾胃的適應能力, 就會產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脹滿、四肢不溫等寒中洞泄一類的脾病了。

所以長夏飲食宜清淡, 少油膩, 少生冷, 脾虛的人可以少食多餐, 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適當吃些辣椒, 增加食欲, 幫助消化, 抵抗濕邪對脾臟的侵擾。

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濕的中藥, 如白術、蓮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類,

既健脾胃, 又祛暑濕。

2, 夏季飲食要節制

《黃帝內經》說:“穀肉果菜, 食養盡之, 無使之過, 傷其正也。 ”

“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終其天年, 度百歲乃去。 ”食物本來是營養人體的, 但是如果飲食不節制, 就會適得其反, 傷害人體的正氣。

所以一定要節制飲食, 三餐規律, 飲食有節, 這樣才能使形體與精神相一致, 才能頤養天年。

飲食節制除了要防止暴飲暴食之外, 還要注意三餐的時間及分配。

早飯要在7點左右, 午飯在12點左右, 晚飯在18點左右。 俗話說“早吃好, 午吃飽, 晚吃少”。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枕上記》中說:“清晨一盤粥, 夜飯莫教足。 ”《飲膳正要》中說:“晚飯不可多食, 晚飯少一口, 活到九十九。 ”因為晚上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逐漸減低,

消耗的熱量也比白天明顯減少, 晚飯吃得過多就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使人發胖。

同時晚飯吃得過飽或過於油膩還會增加腸胃負擔, 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現象, 並影響睡眠, 即所謂的“胃不和, 臥不安”。 特別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來就不強, 夏季就更差, 吃得過飽, 難以消化, 容易使脾胃受損, 導致胃病, 正如諺語所說“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漢代名醫張仲景早在《傷寒論》中就提出“損穀則愈”, 即在保持身體基本熱量需要的基礎上, 少吃一點兒, 很多病自然就好了。

我們現代的一些常見病, 如糖尿病、痛風、高血脂, 與飲食不節制有密切的關係。 古人提出的“損穀則愈”到現在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 夏季飲食宜苦、辛、酸、鹹, 少甜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何為五味。 所謂五味, 是指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我們每天吃的食品都是由這幾種味道組成的, 設想一下, 如果食物中什麼味道都沒有, 那飲食本身就失去了樂趣, 人就會沒有食欲。

當然五味的作用不僅僅是用來調味以增進人的食欲, 中醫論賦予了它更深遠的意義。

按照五行學說的理論, 五味與五行、五臟是相對應的, 即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鹹入腎。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 像烏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

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等作用, 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甘味即甜味, 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 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

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

適量地攝取五味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 能維持人體陰陽的平衡。 但五味攝取過多或不足, 都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甚至致病。 因為五味與五行、五臟相應, 所以過食五味, 就會對相應的臟腑造成損傷。

詳情可登錄夏季飲食保健專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