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飲食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常會導致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虛弱,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可導致營養物質和水液運化失常。 下面介紹一些對消化不良有效的小偏方, 患者可以對症選用。
偏方
偏方一:雞肫皮(雞內金) 將雞肫皮曬乾, 搗碎, 研末過篩即可, 飯前1小時服3克, 每日2次。
此方具有消積化滯的功效, 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積聚痞脹等。
偏方二: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0克, 生薑30克, 羊肉500克, 黃酒、調料適量。 將羊肉洗淨、切塊, 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
此方具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的作用, 用於血虛有寒、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良、腹中冷痛等。
偏方三:橘皮大棗湯 橘皮l0克, 大棗10枚, 煮水即可。
此方具有調中、醒胃的作用, 飯前飲可治食欲不振, 飯後飲可治消化不良。
醫生經驗方
“中醫認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狀各異, 並無特別固定的治療大法, ‘觀其脈證, 知犯何逆, 隨證治之’。 ”馬醫生介紹說, 自己臨床常用的方劑有四逆散、半夏厚朴湯、半夏瀉心湯、烏梅丸等, 都有不錯的效果。
經驗方一: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湯
柴胡、白芍、枳殼、甘草、半夏、茯苓、厚朴、蘇梗。
該方多用於敏感性體質女性患者, 多有咽喉異物感、消化道症狀(腹脹, 嘔吐噁心, 食欲不振)、四肢常冷、精神緊張、月經期和生氣時更甚、胸脅苦滿等,
經驗方二:半夏瀉心湯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
該方用於寒熱互結, 中焦氣機升降失司, 痞脹不通的消化病患者, 臨床症狀有心下(胃脘部)痞滿, 按之柔軟而不痛, 幹嘔, 腸鳴下利, 舌苔薄黃而膩, 脈弦數, 三個字概括就是“痞、嘔、利”。 該方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一個經典高效方。
飲食禁忌
忌吃性質寒涼, 易損傷脾氣的食品, 忌吃味厚、油膩, 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 忌吃利氣消積, 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 如:苦瓜、冬瓜、海帶、螃蟹、鴨子等。
參考膳食
早餐:粳米、蓮子、鵝如蓮子粥、涼拌鵝肉。
午餐:粳米、玉米、羊肚、青椒、胡蘿蔔如米飯、煮玉米、青椒炒羊肚、青炒胡蘿蔔絲。
晚餐:南瓜、粳米、山藥、牛肉、胡蘿蔔、馬鈴薯如南瓜飯、山藥燉牛肉、馬鈴薯胡蘿蔔湯。
脾胃虛弱者可多吃一些營養豐富, 易消化的食品, 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或水果, 如蘋果香, 蕉等, 可達到健脾開胃的效果。 忌食寒涼食物, 如海鮮, 鴨子等, 寒涼食物易損傷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