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的分類
從方法分, 進補分為精神補益、飲食補益、藥物補益、按摩補益和艾灸補益等。
虛證有不同性質和表現, 從氣血、陰陽方面分, 虛證可以有氣虛、血虛、氣血兩虛, 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從臟腑分, 又各有不同。 針對虛證補益的不同作用, 分為補陽(又稱壯陽)、補陰(又稱滋陰)、陰陽雙補, 補氣(又稱益氣)、補血(又稱養血)汽血雙補等;針對臟腑的不同虛證, 有益腎、健脾、補肺、養心、養肝等之分。 在實際運用中, 由於虛證往往不只表現為一種, 虛證之間相互影響, 相互傳變, 所以補法也就不完全一樣, 但總還是離不開對氣血、陰陽、臟腑的補益。
在藥物、飲食補益中, 根據食物和藥物的性質, 又可分為溫補、清補、平補等;從補益作用的大小和強弱, 又可分為峻補和緩補。 一般飲食補益比較平和, 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到效果;而藥物補益作用較強, 見效較快, 但比較難掌握。 一般補益多採用食補, 即可取得好的效果。 用於平補和清補的食物主要包括穀類、豆類、魚、蔬菜、水果等(詳見表1)。
在藥補和食補的形式上可以分為單味進補, 如人參切片服用, 冬蟲夏草打粉服用, 拘粑子泡茶等。
有的製成複方或者混合使用, 如各種補益的方劑, 如生脈飲, 則是根據。 心氣虛和心陰虛所設置的;四君子湯, 則既可以健脾又可以補氣;六味地黃丸, 對腎陰虛有很好的作用等等。
藥物補益可製成各種劑型, 如泡茶、用炮製、煎煮, 也可以製作成藥丸、膏滋等。 食物補益則可製成各種藥膳, 最常見的是熬製成各種藥粥。
進補方法的選用
選用合適的進補方法, 對於進補的效果關係密切。 五種補益方法對於成人來說幾乎都可以選用, 但是對於嬰幼兒來說, 就不一定完全適用。 對於某些人群來說可能使用這種方法, 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能需要選用另外幾種方法。 艾灸、按摩補益雖然不需要花費, 但需要每天堅持, 對於上班族可能難以做到, 而對於老年人來說, 就比較容易。 市售的補益中成藥,
人的胖瘦不同, 補益的方法也不相同。 對沒有明顯疾病而體型較瘦的人, 通過進補, 增強了脾胃功能, 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 以增加體重。 這些人應以食補為主。 對於形體消瘦, 能食善饑, 活潑好動, 思維敏捷的人, 出現舌紅苦少, 口乾咽燥, 五心煩熱, 大便秘結等津液虧耗, 陰血不足的症狀, 應採用滋陰補血的方法。 常選用沙參、玉竹、牛奶、鴨肉、龜肉、鱉肉、豬肉等, 燉服以滋陰降火, 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 以免耗損津液, 加重病情。
肥胖之人常出現動則氣喘,
可選用黨參、白術、薏苡仁、菱角、豬肉、茯苓等以及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等方劑。 也可用補氣利水的藥物與粳米等煮粥服用。 按摩補益則以按摩關元穴、旋摩全腹等, 艾灸補益可以艾灸足三裡、氣海等穴, 以益氣健脾助運, 起到利水減肥的作用。 還要注意節制飲食, 避免過食膏粱厚味之品, 增加蔬菜等食物的攝人。
因情至虛者, 藥物、食物補益以及按摩、艾灸補益常常難以奏效,
腦力勞動者的特點是體力勞動相對較少, 腦力勞動較多, 作息缺少規律, 工作節奏緊張, 睡眠較少, 造成思慮太過而勞傷心脾, 起居失常而致心腎兩虧等。 其進補要注意補養心、脾、腎三髒。 症狀較輕者, 可選用粥養的形式。 在粥內加人養心、補脾、益腎的食物和藥物, 既可以有利於吸收, 又可以起到三髒同補的作用。 對於病情較重者, 可以服用養血安神丸、歸脾湯等。 按摩和艾灸對於健脾益腎有較好的作用。腦力勞動者,在工作當中抽時間,進行自我按摩補益,以調節。心、脾、腎三髒的功能,也讓肢體小勞,使自己情緒放鬆,精力更旺盛。如能長期堅持,其效果可能比藥補和食補更佳。
體力勞動者需要有堅強的筋骨、持久的耐力。
中醫認為筋的營養來源和筋的活動能力都是由肝主宰的。筋和肝的關係十分密切。肝虛可使筋衰,筋衰可使人無力,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順說:“肝氣衰,筋不能動。”腎主骨,“腎氣平均”,則“筋骨堅”。
“筋骨勁強”;脾主肌肉,耐力持久與否,與牌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體力勞動者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進食健脾、養肝、益腎的食物,以保證機體的需要。
按摩和艾灸對於健脾益腎有較好的作用。腦力勞動者,在工作當中抽時間,進行自我按摩補益,以調節。心、脾、腎三髒的功能,也讓肢體小勞,使自己情緒放鬆,精力更旺盛。如能長期堅持,其效果可能比藥補和食補更佳。體力勞動者需要有堅強的筋骨、持久的耐力。
中醫認為筋的營養來源和筋的活動能力都是由肝主宰的。筋和肝的關係十分密切。肝虛可使筋衰,筋衰可使人無力,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順說:“肝氣衰,筋不能動。”腎主骨,“腎氣平均”,則“筋骨堅”。
“筋骨勁強”;脾主肌肉,耐力持久與否,與牌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體力勞動者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多進食健脾、養肝、益腎的食物,以保證機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