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處方組成】
人參9克、炙甘草6克、炮薑6克、白術15克、核桃仁15克、寄生15克、川斷15克、桑椹15克、枸杞15克、女貞子15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15克, 水煎服。
【辨證加減】
大便溏頻者加骨脂、肉蔻;脈微細, 大汗出、四肢厥逆者加附子、麥冬;脊背酸疼、冷甚者加鹿茸;出血過多、頭暈、心悸、失眠者或加當歸、黃芪、桂圓肉;有肢冷、脊背惡寒而兼心中灼熱感或兼見口舌潰爛者加生龜版;病情穩定後服生血丸(炒皂礬30克、鹿茸30克、胎盤(焙乾)4具, 共研治末, 大棗去核炒熱, 共碾成泥狀為丸, 每丸6克), 每日2次,
【臨床療效】
治療18例, 均基本治癒或緩解, 隨訪1~5年未復發。
【按 語】
現代藥物實驗研究認為, 補腎藥物能改善造血功能和體液, 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機體的應激能力, 有利於骨髓造血的作用。 臨床發現有些再障病人雖表現為陰虛陽亢之證, 給以滋陰潛陽之劑, 則出現陰冷泄瀉、腰膝酸軟等脾腎陽虛之證, 說明肝陽上亢只是標, 脾腎陽虛才是本。 治療中鬚根據疾病各階段的主要矛盾, 靈活變通。 臨床還發現:脾腎陽虛型再障證屬腎陰虛久, 延至脾腎雙虛, 又轉為腎陽虛, 其預後為順為輕;若脾虛日久, 延至脾腎雙虛, 其預後為逆為重;且變症多端;若病人臨床脈證不合, 證為陰分之表現, 而脈為大或弦數;則為病機轉化或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