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造成人們日常所說的“老爛腳”的常見原因, 由於人們對“老爛腿”的危害並不瞭解, 部分病人往往在“爛腿”發生一周甚至一月以上才到醫院就診。 這時, 本來很小的傷口、裂口往往已發炎化膿, 範圍擴大, 甚至出現組織發黑(醫學上叫壞疽), 而一旦足組織壞死, 往往要做截肢, 後果十分嚴重, 不僅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醫療花費也將大大增加, 成為病人和家庭的巨大負擔。
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人體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運送至身體各個部位的通道。 由於動脈內壁脂質沉積和斑塊形成,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哪些症狀和危害?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隨著病情進展, 症狀也逐漸加重:
輕微主訴期:患者只是感覺患肢皮膚溫度降低、怕冷, 或輕度麻木, 活動後易疲勞。
間歇跛行期:當患者在行走時, 由於缺血和缺氧, 小腿的肌肉產生痙攣、疼痛及疲乏無力, 必須停止行走, 休息片刻後, 症狀有所緩解, 才能繼續活動。
如再行走一段距離後, 症狀又重複出現。 間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病變最常見的症狀。
組織壞死期:主要指病變繼續發展至閉塞期, 患肢出現營養障礙。 在發生潰瘍或壞疽以前, 皮膚溫度降低, 色澤為暗紫色。
早期壞疽和潰瘍往往發生在足趾部, 隨著病變的進展, 感染、壞疽可逐漸向上發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 嚴重者可以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危險因素有: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血管內壁的損傷, 加速動脈內壁的脂質浸入與沉著。
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動脈硬化閉塞的進程, 並且使病情更複雜。
吸煙:加重動脈硬化, 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年齡:動脈硬化絕大多數於50歲後發病。
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中含較多飽和脂肪酸, 吃過多糖類都可能會造成高膽固醇、高血脂, 這些也構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男性: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發病也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