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造成人們日常所說的“老爛腳”的常見原因, 由於人們對“老爛腿”的危害並不瞭解, 部分病人往往在“爛腿”發生一周甚至一月以上才到醫院就診。 這時, 本來很小的傷口、裂口往往已發炎化膿, 範圍擴大, 甚至出現組織發黑(醫學上叫壞疽), 而一旦足組織壞死, 往往要做截肢, 後果十分嚴重, 不僅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醫療花費也將大大增加, 成為病人和家庭的巨大負擔。

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人體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運送至身體各個部位的通道。 由於動脈內壁脂質沉積和斑塊形成,

可以造成動脈管腔狹窄、甚至堵塞, 這個過程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閉塞, 由此導致動脈缺血。 當人體腿部肌肉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後, 活動時可感覺腿部乏力、酸脹及疼痛, 這稱為下肢動脈缺血, 醫學上定義為“下肢動脈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哪些症狀和危害?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隨著病情進展, 症狀也逐漸加重:

輕微主訴期:患者只是感覺患肢皮膚溫度降低、怕冷, 或輕度麻木, 活動後易疲勞。

間歇跛行期:當患者在行走時, 由於缺血和缺氧, 小腿的肌肉產生痙攣、疼痛及疲乏無力, 必須停止行走, 休息片刻後, 症狀有所緩解, 才能繼續活動。

如再行走一段距離後, 症狀又重複出現。 間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病變最常見的症狀。

靜息痛期:當病變進一步發展, 而側支迴圈建立嚴重不足, 使患肢處於嚴重的缺血狀態, 即使在休息時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

組織壞死期:主要指病變繼續發展至閉塞期, 患肢出現營養障礙。 在發生潰瘍或壞疽以前, 皮膚溫度降低, 色澤為暗紫色。

早期壞疽和潰瘍往往發生在足趾部, 隨著病變的進展, 感染、壞疽可逐漸向上發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 嚴重者可以出現全身中毒症狀。 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截肢以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哪些人容易得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危險因素有: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血管內壁的損傷, 加速動脈內壁的脂質浸入與沉著。

高血脂: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硬化

形成斑塊。

糖尿病:糖尿病可加速動脈硬化閉塞的進程, 並且使病情更複雜。

吸煙:加重動脈硬化, 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年齡:動脈硬化絕大多數於50歲後發病。

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中含較多飽和脂肪酸, 吃過多糖類都可能會造成高膽固醇、高血脂, 這些也構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男性: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發病也較早。

相關用戶問答
  • 2回答

    動脈硬化閉塞症怎麼確診啊?有什麼併發症嗎?

    患肢麻木、發涼、怕冷,輕度間歇性跛行,短暫休息後可緩解。 檢查發現患肢皮膚溫度稍低,色澤較蒼白,足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可反復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痙攣)大於器質性(閉塞)。 [詳細答案]

  • 3回答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介入治療

    近期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如心絞痛、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不宜施行手術治療。過去有心肌梗塞病史者,不應籠統地列為手術禁忌,應根據其近期心臟功能及全身情況而定,一般可選用較簡單且危險性較小的手術... [詳細答案]

  • 1回答

    頸動脈硬化閉塞症什麼症狀 如何治療效果會更好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一般見於中老年人,常伴有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症狀的有無和嚴重程度,受病變進展的速度、側支迴圈的多寡、個體的耐受力等多種因素影響。症狀一般由輕... [詳細答案]

  • 3回答

    得了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怎樣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程進展,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細胞組織修復通脈法可以從根本上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症的發展。平時注意不要吸煙。香煙內所含的尼古丁,能... [詳細答案]

  • 2回答

    得了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怎樣治療效果好?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內科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程進展,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的狹窄、閉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外科血管內膜剝脫、人工血管置換、旁路重建...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