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 萬物復蘇, 生機勃勃, 氣溫也會有所升高。 中醫指出, 春天是陽氣生髮的季節, 人體的肝氣也開始旺盛。 暢氣血、排濁氣, 春季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
初春養胃:少點酸的來點甜的
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故春季飲食最好少食酸辣, 稍微偏甜較為合適。 比如百合、山藥、木耳等。 其中, 粥類飲食最養脾胃。
對於平時感覺胃脘隱痛, 食欲不太好, 而且容易口乾咽燥, 甚至會形體消瘦、舌紅少苔的市民, 多屬於胃陰不足者, 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粥。 先將山藥、大棗、百合、薏苡仁及大米適量共煮粥,
中醫養生保健學中講究“春捂秋凍”, 即早春的時候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 預防倒春寒。 早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復, 穿著宜偏暖些。 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老人或是體質較弱者來說, 應根據氣候寒熱變化, 隨時添減衣服。 專家指出, 老年人體內產熱本領較低, 且循環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
另外還提醒, 一些年輕姑娘由於愛美, 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及靴子, 這樣對身體不利。 一般來說, 婦女膝關節對冷空氣的襲擊較為敏感, 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狀, 久之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初春護肝:少生氣少喝酒
中醫理論認為肝臟與“木”相對應, 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 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 因此, 初春養生以養肝護肝為先。 養肝護肝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多喝水以防止毒素損害肝臟;少飲酒以利於肝臟陽氣升發。 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