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小孩子6個月之後就可以喝柔軟的小米粥了, 它非常容易消化, 自古以來都是嬰兒適用的營養輔食。 1歲以後就可以接觸其他雜糧、薯類和豆類, 要先從雜糧糊糊開始。 等牙齒慢慢長齊, 2歲時就可以喝雜糧豆粥了。

3歲之前, 孩子的吞咽功能還不夠健全, 所以不要給小寶寶的粥裡面加花生之類容易嗆到氣管的食材。 同時還要注意, 給幼兒喝的粥要煮軟一點, 可以在煮粥時少加一點大棗肉、葡萄乾、幾片桂圓肉、蓮子等, 來增加香甜的氣息, 幫助他們高高興興地把這種健康食品吃下去。

但是需注意, 所有水果乾一律要去核, 特別是棗核, 硬而尖利, 可能刺傷幼兒的口腔和消化道。 雜糧粥裡不要加糖也不要加蜂蜜!不能培養孩子吃雜糧就必須加糖的壞習慣, 而要讓孩子適應天然食物中的淡淡香甜味道。

至於很多人喝粥之後感覺脹氣, 一方面是因為日常飲食當中精白細軟習慣了, 腸道微生物還不太適應較多的膳食纖維, 需要循序漸進;另一方面是因為消化能力低下的緣故。 那些胃酸分泌太少、胃動力不足、腸道菌群紊亂、容易腹瀉的人, 在煮雜糧粥的時候, 就需要特別注意食材選擇和烹調細節了。 做好了, 就能讓胃腸日益健康起來, 做不好, 就可能給自己增加麻煩。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成年人喝雜糧粥的主要目標有幾個:身體虛弱或胃腸不好的人喝粥, 主要是想照顧消化功能, 增加營養供應;減肥的人主要是想增大食物體積, 減少幹物質攝入, 又不容易饑餓;三高人士喝粥主要是想增加膳食纖維, 控制血糖和血脂。 總體而言, 第一個目標屬於一類, 而第二個和第三個目標大致屬於另一類。

身體虛弱和消化不良的人, 容易發生胃堵、脹氣等情況, 宜少用或不用黃豆、黑豆、綠豆等食材, 因為它們消化起來的確比較辛苦, 而且容易產氣。 其他雜豆占雜糧粥原料的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而且要煮軟一點。 如果有嚴重脹氣、腹瀉或便溏的情況, 不宜用全麥粒、大麥、燕麥等, 而宜多用對腸道刺激非常小的糙米、大黃米、小米、山藥、粘高粱等容易消化的食材,

還可以加點白糯米來增稠, 多放點大棗和桂圓來增甜。 烹調之前最好經過8小時以上的充分浸泡, 用電壓力鍋來烹調, 這樣雜糧豆類煮後就會更加柔軟, 容易消化。

胃酸過多的人要少加大黃米、糯米等粘性食材, 也不要加紅薯塊和玉米, 而芸豆、紅小豆之類能煮軟的豆類食材, 適當放一點對減輕胃酸是有益無害的, 加上白米、糙米和小米等, 再加點百合、芝麻、花生之類配料, 也能做出喝起來很舒服的雜糧粥。 因為每個人體質和消化能力不同, 具體哪些食材最為合適, 身體自然會告訴你, 只要調整嘗試幾次就明白了。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很多人認為胃腸不好就必須吃精白主食,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胃腸的修復需要全穀雜糧的營養支持, 腸道有益微生物需要食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低聚糖來供養。 適當增加一些全穀雜糧配料, 對改善腸道菌群非常有益, 這方面已經有不少研究證據了。 生活當中注意觀察一下就能發現, 從小吃五穀雜糧薯類的人多半脾胃強健, 從小除了白米飯就是甜食甜飲料的人胃腸不好的常見。

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雜糧薯類的人, 如果沒有糖尿病問題, 可以循序漸進, 先把一部分煮粥食材換成雜糧, 仍然放一多半白米。 然後適應了, 再慢慢減少大米的量。 對玉米、紅薯感覺有脹氣的人, 可以先少量加一點和大米一起燜飯, 或者放到白米粥裡一起煮。

先吃白米飯白米粥, 後吃少量紅薯或玉米, 就不會發生不適。 然後慢慢增加雜糧、薯類食材的比例, 腸道就能逐漸適應。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還有人經常問, 雜糧粥煮的時間長, 是不是營養都會損失掉?其實雜糧粥即便煮得很軟, 和白米粥也不是一個營養品質。 比如小米和大黃米, 質地柔軟易煮爛, 但它們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精白大米的好幾倍, 能給體弱者供應更多的營養成分, 幫助胃腸自我修復。 維生素煮後有損失, 但即便久煮後損失多些, 也比白米粥多;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更是加熱後完全不損失的。 所以, 吃合適品種雜糧的同時, 適量搭配魚肉蛋奶食物, 增加蛋白質供應, 再加點運動, 就能讓身體慢慢強健起來。

糖尿病人、高血脂患者的雜糧豆粥則相反。為了嚴格控制餐後血糖反應,必須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因為按照同樣澱粉含量相比,它們的餐後血糖反應特別低,多在30以下。燕麥粒、大麥粒、小麥粒、蕎麥粒等全穀,以及蓮子、百合、芡實等澱粉種子,也都是血糖反應較低的煮粥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用棗和葡萄乾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因為它們富含有利於控制血脂和血糖的beta-葡聚糖,餐後血糖反應較低。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研究資料表明,單喝大米粥時,在健康人中測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數可高達102,而加水煮爛的紅小豆只有24;而一半紅小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血糖指數就能降到73。可見,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適合喝加入豆類的穀豆混合粥。

減肥者和三高患者的雜糧豆粥,需要增加一點咀嚼口感,這樣才有更低的血糖反應和更高的飽腹感。豆子可以泡得時間短一些,雜糧可以不浸泡,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當中,讓粥的質地不過於軟爛。浸泡雜糧的水也不要扔掉,因為其中含有泡出來的維生素、鉀和多種抗氧化物質。

就能讓身體慢慢強健起來。

糖尿病人、高血脂患者的雜糧豆粥則相反。為了嚴格控制餐後血糖反應,必須使用一半以上的雜豆原料,包括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因為按照同樣澱粉含量相比,它們的餐後血糖反應特別低,多在30以下。燕麥粒、大麥粒、小麥粒、蕎麥粒等全穀,以及蓮子、百合、芡實等澱粉種子,也都是血糖反應較低的煮粥食材。不要加入糯米、白米、大黃米、粘小米這類血糖反應過高的食材,少用棗和葡萄乾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麥、大麥來增加粘稠感,因為它們富含有利於控制血脂和血糖的beta-葡聚糖,餐後血糖反應較低。

夏季喝粥養生也要講究因人而異

研究資料表明,單喝大米粥時,在健康人中測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數可高達102,而加水煮爛的紅小豆只有24;而一半紅小豆加上一半精白米的混合粥,血糖指數就能降到73。可見,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更適合喝加入豆類的穀豆混合粥。

減肥者和三高患者的雜糧豆粥,需要增加一點咀嚼口感,這樣才有更低的血糖反應和更高的飽腹感。豆子可以泡得時間短一些,雜糧可以不浸泡,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當中,讓粥的質地不過於軟爛。浸泡雜糧的水也不要扔掉,因為其中含有泡出來的維生素、鉀和多種抗氧化物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