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燒之後捂上厚厚的被子, 悶在裡面出一身大汗, 這是民間常用的對付發燒的辦法。 而近年來, 網上有說法卻說, 捂汗不僅不能退燒, 還對人體有危害, 這個說法, 是真的嗎?
裡三層外三層“捂汗”退熱科學嗎?
發燒多數時候是身體調動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過程, 普通的發燒通常不會損傷孩子的大腦。 相反, 如果用過激的方式退燒, 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很多家長會非常緊張, 老擔心會燒壞寶寶的腦子。 於是有的家長就採用捂汗的方法來為寶寶降溫, 認為只要出下汗, 體溫也就下降了。 捂”這一招可謂是大部分家長必備退燒方法之一。
專家說,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許多人聲辯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 其實不然, 出汗是退熱的結果, 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在體溫未升高至調定點之前, 再怎麼捂都捂不出汗的。 那一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 並不是捂出來的。 如果非要為捂汗這個傳統找回一些顏面的話, 那就是在寒戰期我們手腳冰冷、戰慄不止的時候, 捂在被子裡可以幫助升高體溫, 減少寒冷帶來的不適。
孩子發燒時, 末梢迴圈變得較差, 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
發燒盲目捂汗 小心出現熱綜合征
專家還告訴我們, 對於孩子來說, 發燒時捂汗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捂得特別厲害可能會引起一種叫“捂熱綜合征”的病, 這種孩子會出現抽風、昏迷, 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心跳停止, 甚至導致死亡。
通過調查發現, 發燒捂一身汗就會退燒的說法並不準確, 除了著涼感冒的初期。 其它情況引起的發熱如果用了捂汗的方法,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 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太多、被子也不要蓋得太多太嚴, 以保證其身體能充分散熱;與此同時, 也要注意適當為寶寶手腳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