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 不少老人希望通過適當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但有人年老體弱, 或長期缺乏運動, 稍運動一下就氣喘吁吁。 這些愛“喘”的老人應如何運動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老人只要身體條件許可, 就一定要堅持力所能及的運動。 很多老人動輒氣喘, 稍活動後就呼吸急促, 感覺透不過氣來, 需要大口呼吸。 這種情況既有生理性氣短的因素, 也不能排除老年人本身患有常見的容易發生氣促的慢性病如老慢支、哮喘、肺氣腫等。 但無論屬於何種情況, 都可採取適當措施幫助老人循序漸進動起來,
老人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 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 筋骨舒展, 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 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老年人, 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 反而會加重老人氣短乏力的症狀, 降低他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易氣短喘息的老人首選的運動項目是打太極, 因太極動作緩慢、流暢, 在運動過程中同時有調息要求, 如最常見的‘氣沉丹田’要求練習者以意引氣達於腹部, 使之不能上浮。 實際上這些練習對動則氣喘的老人大有裨益。 ”老年人可以常做一些類似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扇舞以及各式各樣的養生功等具有中醫養氣功能的運動,
運動後有以下幾個不宜:
①不宜立即吸煙, 這會因吸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頭暈、乏力等症狀。
②不宜馬上洗澡, 尤其是用熱水洗澡, 以防血液大量滯留在四肢與肌肉, 而形成大腦與心臟的相對供血不足。
③不宜立即吃飯, 以防腸胃一時不能適應, 而導致胃腸痙攣或消化不良等;同時運動後, 進入消化道的血液較少, 而胃腸道的神經也處於抑制狀態。 進食會加重消化道的負擔。
④不宜立即蹲坐休息, 蹲下或低坐, 會使下肢血液回流不暢, 影響血液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