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腫的臨床診斷基本要點為:①右上腹痛、發熱、肝臟腫大和壓痛;②X線檢查右側膈肌抬高、運動減弱;③超聲波檢查顯示肝區液平段。
若肝穿刺獲得典型的膿液,
或膿液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
或對特異性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良好效應即可確診為阿米巴性肝膿腫。
與病程、膿腫在小及部位、有無併發症有關。
大多緩起,
有不規則發熱、盜汗等症狀,
發熱以間歇型或弛張型居多,
有併發症時體溫常達39℃以上,
並可呈雙峰熱。
體溫大多午後上升,
傍晚達高峰,
夜間熱退時伴盛汗。
中層得常有食欲不振、腹脹、噁心、嘔吐,
腹瀉、痢疾等症狀,
肝區痛為本病之重要症狀,
學呈持續性鈍痛,
深呼吸及體位變更時增劇,
夜間疼痛常更明顯。
右葉頂部膿腫可刺激右側膈肌,
引起右肩痛,
或壓迫右下肺引起肺炎或胸膜炎徵象,
如氣急、咳嗽、肺底迫右下肺引起肺炎或胸膜炎徵象,
如氣急、咳嗽、肺底濁音界升高,
肺底聞及濕羅音,
腑部有胸膜磨擦音等。
膿腫位於肝下部時可引起右上腹痛和右腰痛,
部分患者右下胸或右上腹泡滿,
或捫及腫塊,
伴有壓痛,
左葉肝膿腫約占10%,
患者有中上腹或左上腹痛,
向左肩放射,
劍突下肝腫或中、左上腹飽滿、壓痛、肌肉緊張及肝區叩痛。
肝臟往往呈彌漫性腫大,
病變所在部位有明顯的局限性壓痛及叩擊痛,
肝臟下緣鈍圓,
有充實感,
質中堅。
部分病人肝區有局限性波動感。
黃疸少見且多輕微,
多發性膿腫中黃疸的發生率較高。
慢性病例呈衰竭狀態,
消瘦、貧血、營養性水腫,
發熱反不明顯。
部分晚期病人肝腫大質堅,
局部隆起,
易誤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