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因腸胃道脆弱, 消化吸收力不足, 進食困難, 為了確保早產兒的營養, 小兒科醫師建議, 母乳是不錯的選擇, 其中含有增強早產兒免疫力及殺菌成分, 及各種有用的荷爾蒙及酵素, 可增進早產兒胃腸道發育, 幫助吸收, 也能減少發生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的機率。
但1個月大後, 可添加‘母乳強化劑’, 提供早產兒加強熱量, 蛋白質、鈣、磷等重要養分。
營養對一個早產兒而言, 很重要, 他們必需比一般嬰兒更辛苦的面對許多嚴苛的環境, 因時常有重病在身, 消化吸收能力比一般嬰兒更差。
就營養需求而言說,
通常健康的早產兒出生後, 可以在4至6小時開始餵食, 重症的早產兒, 必需等到狀況穩定之後才可以進食, 萬一早產兒的病況無法在2至3天內開始進食, 醫師們就會考慮給早產兒”靜脈營養”, 也就是給早產兒打高營養針。
但是由於施打高營養針費用十分昂貴, 容易有併發症, 而且過久沒有進食容易造成腸胃道萎縮, 所以醫師還是會儘量給早產兒經口餵食。
當決定為早產兒餵食後, 得先決定要喂他們吃什麼, 通常建議為早產兒準備母乳,
如果早產兒母親無法親自哺喂母乳, 只好使用奶粉配方來餵食, 但是須選擇特別適合早產兒營養需求的早產兒特殊配方奶粉或奶水, 因為這一類配方依據早產兒的需要與消化吸收的能力來設計, 可使早產兒的生長狀況達到與餵食母乳的早產兒一樣或更好一些, 也比餵食一般嬰兒配方奶粉更佳。
通常如果嬰兒出生周數低於34周, 就可以考慮喂他們喝早產兒配方, 但餵食過程中, 愈小的早產兒愈容易發生困難或生病, 所以須依早產兒狀況,
如果早產兒懷孕周數低於32或34周, 還可能不會自己吸吮及順利吞咽, 所以需要靠鼻胃管來餵食以避免吞咽不良造成嗆傷或浪費太多的能量在吸吮吞咽而使生長速度降低。
除了喂早產兒喝奶之外, 有時候為了早產兒特殊的需要, 可以為他們補充鐵劑及多種維他命; 如果早產兒因為生病而需要更多熱量, 如慢性肺疾病或心臟病, 還可添加脂肪類或澱粉類的添加品。
當早產兒快快樂樂回家之後, 營養狀況應該是十分穩定, 家長們可以依據早產兒的校正年齡作為添加副食品的根據, 並時常與小兒科醫師保持連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