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當太極拳 學習武當太極拳的五個階段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通過練習太極拳能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 並能強身健體。 太極拳的特點是陰陽虛實的變化, 練習太極拳要掌握一定的章法, 練武當太極拳欣賞古人的智慧。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武當太極拳的學習的五個階段

練武當太極拳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要仔細研究, 切不可急於求成, 從中你會發現太極拳是門武術, 也是修身養性的運動。

第一階段:掌握功架的階段

這一階段屬於打基礎、學架子階段, 主要在架子的名稱順序和外形規範、姿勢準確上下功夫,

每一動勢都要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 顧名思義就是在走架子的運動中, 身體豎好, 中正不偏, 不可前仰後合、左歪右斜、挺胸腆肚和彎腰駝背。

武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是指頭頂百會穴與支撐腿的腳跟上下串成一條直線與大地垂直。 就外形來看, 其身體有微微後靠(仰)的樣子。

學武當太極拳時刻要把握住自己的重心點, 保持立身中正, , 每勢提起精神, 支撐起八面氣勢, 做到順隨忘我。

這對初學者來講不可能一下子掌握, 也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長期習慣性的動作改正。 這是個努力方向。 只要走架練拳就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守住“立身中正”這個最基本的要點。

每一動勢都要留心, 都要平心靜氣, 想好了, 認為姿勢準確了再做下一個動作,

在學拳架中要努力做好動作之間的銜接。 立身中正, 不偏不倚, 勢勢有頂天立地之氣勢, 猶如一根立木能頂千斤壓力。

如果剛開始練拳不把身子豎起來, 不但達不到好的效果, 而且對往後功夫的提高影響也很大, 或者說將永遠也達不到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

為什麼拳家總會說不把身子豎起來練不好拳技呢?因為不直起身來就不能上下貫穿, 談不上立身中正, 整個人軟綿綿的沒精神, 氣血就不能流暢。

而且由於身體的歪斜會不自覺地做出無謂的體能消耗, 如此連自己的穩定都成問題, 何談禦敵呢?俗話說的“低頭哈腰學藝不高”就是這個道理。

開始學拳必須像學書法寫楷書一樣, 要一筆一畫、橫平豎直、有棱有角、勢勢規規矩矩,

手腳要依附身體, 勿自伸縮, 力求守住身法, 在架子正確的前提下練習, 切不可潦草從事。

飛一勢要有走一勢的效果, 走一個架子要有走一個架子的效果。 剛開始, 在規矩的框子裡手腳感覺呆板, 沒有靈活性, 但只要守住身法堅持習練, 慢慢地形成習慣, 為下一步凝固架子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所以初學初練武式太極拳架必須要慢, 只有慢才能有時間靜下心來體認, 用心體會出和掌握住拳架所要求的身法。 這種練功方法看起來嚴格了些、學起來吃些力、有束縛感、進度慢了點, 但這種嚴格的練法是今後在拳藝上能夠得心應手的基礎。

如果一開始不注意姿勢的準確度, 不立身中正、不嚴格苦守身法,

一開始就想快、就想用努勁, 其結果本末倒置, 以後進步就慢了。 所以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學拳容易改拳難。

第二階段:改架子階段

這是凝固架子錘煉自己的階段。 所謂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練拳過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勢, 使之走向正確。 這一階段是在第一階段學完架子後的繼續。

在第一階段學拳架的過程中如果學得較慢、較細, 掌握得較好、身法毛病較少的話, 那麼這一階段將會稍省些力;如果在前一階段學得比較粗, 只是在學拳架時大概地順了下來, 那麼此階段必須一點點地校正。

不管怎樣, 改架子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 也是練功自律的相持階段, 這一階段, 如逆水行舟, 只有堅持不輟,

才能過此關口, 必須在長期的習練過程中, 逐步克服自己潛意識中不斷出現的、不符合武式太極拳科學規範的習慣性動作。

在習練過程中仍然要慢不要快, 要把握好重心, 身心投入, 時時刻刻按照動作的變化規律去細心體會, 特別強調把精神集中在每一姿勢的體會上, 用心感覺姿勢是否正確, 也可面對牆壁上的大鏡子觀看自己的運動姿勢。

切忌低頭去看自己的動作而影響拳架的氣勢和整體性。 每一動勢, 先問自己, 身子是否豎起來了?重心把握好了沒有?周身協調好了沒有?虛實做夠數了沒有?每勢是否按照起、承、開、合的步驟做了?

手和腳的位置是否恰切順隨, 如有不合即速改正, 如此反復錘煉, 儘量在走架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刻刻留心、勢勢留意, 以自己的重心為軸為根,折疊轉換,連貫協調,不可中途斷線,更不可走流水架。從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階段:走架子的階段

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後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

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起伏得當,開合有致,虛實相間,氣完勢整。

整個走架子過程中,不可以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此階段要多磨練、細磨練,煉精、煉細、煉靈、煉出對敵意識。

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覺,此階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擊意識和感覺,由於順隨的拳架長期磨練,從而為下一步技擊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不再為校正架子費心勞神,也就是說自己的身法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頭上的了,而是成為自己的良好習慣,舉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要求習練。

此時的練法要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增強敵情上來,每一動勢問自己,對手用大力擊來,我何以對之?以何迎之、勝之?也就是說,對手擊來我怎樣用太極身法拿住敵人,控制住對手。

這一階段要在走架子時把無人當有人,勢勢制敵,在與人打手時把有人當無人,勢如破竹。正如前輩李亦佘先生論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人,按定彼勁,彼自跌出。”

這句話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時與敵人交戰時的真實感受和寫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運用得當的意思;另一層涵義是說自己有實力安排好,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習練,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穩固,功夫純青。

試想以自己長期習練形成的有八面支撐之氣勢的勁力和剛柔相濟的太極身法去迎接來犯之敵,有什麼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對手稍挨上我,我內裡如同觸電一樣警覺。

“我不動彼絲毫”,是指我外表不動讓對手認為我沒有警覺,而內裡在做迎敵的調整,這裡的“不動”並不是不動,而是外表好像沒動,而內裡卻以足夠的勁力在運動,在做吃住對手重心的行動。

“趁勢而人”,由於前面的“不動”麻痹了對手,所以在時間的準備上我先于對手,我已經暗中吃住了對手的重心,此時對手大勢已去,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處境。

此時,我可以明著讓對手感覺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試想對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還有什麼不好解決呢?

所以“按定彼勁”,我以八面支撐的的正中氣勢向一個連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對手施加壓力,對手感到了壓力和威脅後,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無法抗拒的時候,其身子僵化,這股僵勁頂來。

我便順著這股僵勁順勢發放,所以“彼自跌出”,對手便隨著我的發放順勢被拋跌出去。整個技擊過程是客觀的,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觀臆斷強行的結果,它是對手讓你怎麼打就怎麼打,而不是你想怎樣打就怎樣打。這便是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妙處。

第五階段: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階段

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四個階段的體現,達此階段後再不須為掌握拳架、走順拳架、如何禦敵等身法和意識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說防身禦敵已經是自己的良好習慣和潛意識的本能動作。

此時並不是說不須要練功了,此時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現在的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的練。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雖然放開了,但身法永遠是太極身法,也就是古拳譜所說的全以“氣”而言。

這裡所說的“氣”是一種氣勢,是從精神上而言的,並不是指呼吸之氣或一般意義上的空氣,這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拳無定向、身心相隨,這時的拳,不單指拳頭狹義的概念,而是廣義上的整個太極身法。

周身上下處處是拳,挨哪兒,哪兒發,神志專一,氣勢鼓蕩,精神貫注,有遇敵欲吃之勢意,真正形成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練武式太極拳不但使人技藝超群、延年益壽,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變氣質、處事祥和、遇事冷靜,有脫胎換骨之感,提高生命品質。

總之,傳統武式太極拳主要是從身法而言的。只有練成太極身法才有可能練成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要想練成太極身法,就必須緊緊把握住“立身中正”這一貫穿在太極拳運動中自始至終的基本要求。

切記,沒有“立身中正”,就沒有八面支撐,更談不上陰陽、虛實的變換和剛柔相濟的發放。所以,凡練武式太極拳者必須牢記和緊緊把握住這個要點,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一步步達到成功的彼岸,領略太極拳藝術的魅力。

打太極拳的好處

1.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緩解現代生活中由於精神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經衰弱、抑鬱症、功能性胃腸病等。

這是因為太極舉動作連貫、弱韌、緩和、輕靈,練拳時,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鬆,此時,身體感到輕鬆、舒暢,致使大腦得到休息。

此外,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拙力”,動作要以意命力引導,安詳中全神貫注,這樣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才能獲得更好的調整。

2.有助於保持心血管系統健康,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練拳時,全身肌肉放鬆並引起血管放鬆,從而促使腹壓不斷改變,從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也防止了因血流不暢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極拳的人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疾病的較少。據一項調查,把打太極拳的人和不打太極拳的人分為兩組,太極拳組平均血壓為134。1/80。8mmHg;動脈硬化率,太極拳組是39.5%,對照組是46.4%。

3.有助於骨骼、肌肉和關節組織的健康。太極拳是“動無有不動”的全身性運動,全身各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因此長期練習有助於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

舉例說明,太極拳組發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對照組為47.2%。兩組人員腰椎活動的幅度也有很大差異,太極拳組人員彎腰時手能觸地者占77.4%;對照組只有16.6%。

美國將長練太極的人與不練太極的人進行比較實驗,研究結果證明,長練太極的人摔倒和骨折率都遠低於不練拳的人,太極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武當太極拳應該遵循以上五個階段練習,練武當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好自身的重心點,保持立身中正。正確的練習武當太極拳有助於疏通經絡,氣血流通,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以自己的重心為軸為根,折疊轉換,連貫協調,不可中途斷線,更不可走流水架。從而使自己的身法逐步地形成周身一家。

第三階段:走架子的階段

這是在架子逐步改正後凝固成“周身一家”的架子。這時的拳架走起來比較順,每一動勢,身法均符合武式太極拳“立身中正”的要求和規範,已經守住了太極拳的基本身法。

立身中正,舉手投足無過不及,行功走架如長江大河,連綿不斷,前一個動作的完成,既是下一個動作的基礎,也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周身一家,上下相隨,起伏得當,開合有致,虛實相間,氣完勢整。

整個走架子過程中,不可以架子順了而精神懈怠,要提起全副精神、全神貫注,利用架子的順隨逐步加強練拳的力度,此階段要多磨練、細磨練,煉精、煉細、煉靈、煉出對敵意識。

為了找到所要得到的感覺,此階段仍然要慢,在慢中找到技擊意識和感覺,由於順隨的拳架長期磨練,從而為下一步技擊的運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四階段:技擊階段

在拳架走順以後,不再為校正架子費心勞神,也就是說自己的身法已經完全符合武式太極拳的要求,“立身中正”再不是口頭上的了,而是成為自己的良好習慣,舉手投足皆合拳理,此階段仍要堅持按照武式太極拳要求習練。

此時的練法要逐步將精力轉移到增強敵情上來,每一動勢問自己,對手用大力擊來,我何以對之?以何迎之、勝之?也就是說,對手擊來我怎樣用太極身法拿住敵人,控制住對手。

這一階段要在走架子時把無人當有人,勢勢制敵,在與人打手時把有人當無人,勢如破竹。正如前輩李亦佘先生論述:“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人,按定彼勁,彼自跌出。”

這句話很形象,它是功夫上乘時與敵人交戰時的真實感受和寫照。“自己安排得好”,一方面有自己運用得當的意思;另一層涵義是說自己有實力安排好,這是因為經過長期習練,自己身法中正,重心穩固,功夫純青。

試想以自己長期習練形成的有八面支撐之氣勢的勁力和剛柔相濟的太極身法去迎接來犯之敵,有什麼可以安排不好呢?“人一挨我”,指對手稍挨上我,我內裡如同觸電一樣警覺。

“我不動彼絲毫”,是指我外表不動讓對手認為我沒有警覺,而內裡在做迎敵的調整,這裡的“不動”並不是不動,而是外表好像沒動,而內裡卻以足夠的勁力在運動,在做吃住對手重心的行動。

“趁勢而人”,由於前面的“不動”麻痹了對手,所以在時間的準備上我先于對手,我已經暗中吃住了對手的重心,此時對手大勢已去,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處境。

此時,我可以明著讓對手感覺到自己的重心被我完全控制,試想對手的重心都被掌握和控制住了,還有什麼不好解決呢?

所以“按定彼勁”,我以八面支撐的的正中氣勢向一個連自己重心都控制不了的對手施加壓力,對手感到了壓力和威脅後,自然要做本能的反抗,但想反抗又無法抗拒的時候,其身子僵化,這股僵勁頂來。

我便順著這股僵勁順勢發放,所以“彼自跌出”,對手便隨著我的發放順勢被拋跌出去。整個技擊過程是客觀的,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而不是主觀臆斷強行的結果,它是對手讓你怎麼打就怎麼打,而不是你想怎樣打就怎樣打。這便是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妙處。

第五階段:無畏、無敵的精神境界階段

這是功夫上乘的最高階段,這一階段的到來是前四個階段的體現,達此階段後再不須為掌握拳架、走順拳架、如何禦敵等身法和意識上下功夫了。也就是說防身禦敵已經是自己的良好習慣和潛意識的本能動作。

此時並不是說不須要練功了,此時練功有心曠神怡的忘我境界。古拳譜說:“練功一日、技精一日。”又說:“功彌久而技彌精亦。”現在的練不是原來的時時勢勢依規矩的練,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依規矩、破規矩,破規矩、還要守規矩的練。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練功或實戰時身法要守住,精神要放開。雖然放開了,但身法永遠是太極身法,也就是古拳譜所說的全以“氣”而言。

這裡所說的“氣”是一種氣勢,是從精神上而言的,並不是指呼吸之氣或一般意義上的空氣,這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拳無定向、身心相隨,這時的拳,不單指拳頭狹義的概念,而是廣義上的整個太極身法。

周身上下處處是拳,挨哪兒,哪兒發,神志專一,氣勢鼓蕩,精神貫注,有遇敵欲吃之勢意,真正形成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上乘功夫。

練武式太極拳不但使人技藝超群、延年益壽,更重要的可使人陶冶情操、改變氣質、處事祥和、遇事冷靜,有脫胎換骨之感,提高生命品質。

總之,傳統武式太極拳主要是從身法而言的。只有練成太極身法才有可能練成武式太極拳的上乘功夫。要想練成太極身法,就必須緊緊把握住“立身中正”這一貫穿在太極拳運動中自始至終的基本要求。

切記,沒有“立身中正”,就沒有八面支撐,更談不上陰陽、虛實的變換和剛柔相濟的發放。所以,凡練武式太極拳者必須牢記和緊緊把握住這個要點,只要按此要求去做就能一步步達到成功的彼岸,領略太極拳藝術的魅力。

打太極拳的好處

1.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緩解現代生活中由於精神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經衰弱、抑鬱症、功能性胃腸病等。

這是因為太極舉動作連貫、弱韌、緩和、輕靈,練拳時,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鬆,此時,身體感到輕鬆、舒暢,致使大腦得到休息。

此外,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拙力”,動作要以意命力引導,安詳中全神貫注,這樣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過程才能獲得更好的調整。

2.有助於保持心血管系統健康,預防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練拳時,全身肌肉放鬆並引起血管放鬆,從而促使腹壓不斷改變,從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也防止了因血流不暢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極拳的人患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疾病的較少。據一項調查,把打太極拳的人和不打太極拳的人分為兩組,太極拳組平均血壓為134。1/80。8mmHg;動脈硬化率,太極拳組是39.5%,對照組是46.4%。

3.有助於骨骼、肌肉和關節組織的健康。太極拳是“動無有不動”的全身性運動,全身各大小肌群和關節都參加活動,因此長期練習有助於使關節運動靈活,改善關節韌帶彈性,增強肌肉堅韌和伸縮力。

舉例說明,太極拳組發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對照組為47.2%。兩組人員腰椎活動的幅度也有很大差異,太極拳組人員彎腰時手能觸地者占77.4%;對照組只有16.6%。

美國將長練太極的人與不練太極的人進行比較實驗,研究結果證明,長練太極的人摔倒和骨折率都遠低於不練拳的人,太極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武當太極拳應該遵循以上五個階段練習,練武當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好自身的重心點,保持立身中正。正確的練習武當太極拳有助於疏通經絡,氣血流通,對身體有很多好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