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益胃

治療胃虛的方法如胃氣虛寒則溫胃建中;胃陰不足則滋養胃陰。

益胃

同名方約有6首, 現選《溫病條辨》卷一上焦篇方。 組成:沙參三錢, 麥冬五錢, 冰糖一錢, 細生地五錢, 玉竹(炒香)一錢五分。 水五杯, 煮取二杯, 分二次服, 滓再煮一杯服。

功效:益胃生津, 潤肺止咳。 用於慢性肝炎, 脾胃陰虛, 倦怠無力, 食欲不振, 煩熱, 口渴等症。 本方為滋養胃陰的代表方劑。 以食欲不振, 口乾咽燥, 舌紅少苔, 脈細數為證治要點。 若汗多, 氣短, 兼有氣虛者, 加黨參、五味子(與生脈散合用)以益氣斂汗;食後脘脹者, 加陳皮、神曲以理氣消食。

現代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兒厭食症等屬胃陰虧損者, 均可加減應用。

配方

北沙參15克 麥冬15克 生地15克 玉竹5克 冰糖15克

製作:

1.把北沙參潤透切片, 麥冬洗淨去心, 生地洗淨, 切片;玉竹洗淨, 切5釐米長的段, 冰糖打碎, 待用。

2.把北沙參、麥冬、生地、玉竹、冰糖同放燉杯內, 加水300毫升。

3.把燉杯置武火上燒沸, 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即成。 食法:代茶飲用。

功效:益胃生津, 潤肺止咳。 用於慢性肝炎, 脾胃陰虛, 倦怠無力, 食欲不振, 煩熱, 口渴等症。

運用

1.本方為滋養胃陰的代表方劑。 以食欲不振, 口乾燥, 舌紅少苔, 細為證治要點。

2.若汗多, 氣短, 兼有氣虛者, 加黨參、五味子(與生脈散合用)以益氣斂汗;食後脘脹者, 加陳皮、神曲以理氣消食。

3.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兒厭食症等屬胃陰虧損者,

均可加減應用。

文獻摘要

《成方便讀》:“夫傷寒傳入陽明, 首慮亡津液, 而況溫病傳入陽明, 更加汗、下後者乎?故雖邪解, 胃中之津液枯槁已盛, 若不急複其陰, 恐將來液虧燥起, 乾咳身熱等證有自來矣。 陽明主津液, 胃者五臟六腑之海。 凡人之常氣, 皆稟於胃, 胃中津液一枯, 則臟腑皆失其潤澤。 故以一派甘寒潤澤之品, 使之飲入胃中, 以複其陰, 自然輸精於脾, 脾氣散精, 上輸於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五經並行, 津自生而形自複耳。 ”

方歌

益胃湯能養胃陰, 冰糖玉竹與沙參,

麥冬生地同煎服, 溫病須慮熱傷津。

溫病條辨益胃湯, 沙參麥地合成方;

玉竹冰糖同煎服, 溫病需慮把津傷。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