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吃魚要新鮮 防止胺中毒

夏日, 局工會組織釣魚比賽, 在青山綠水、風景如畫的水庫邊, 人們布釣上鉺, 忙得不亦樂乎。 到夕陽西下收竿時, 大張釣到30多斤鯉魚, 獲得了最高重量獎。 高興之余, 大張邀請大家第二天晚上到家中赴魚宴。 回家後, 因魚太多, 冰箱放不下, 大張只好將魚清洗後晾在陽臺上。 到第二天下午加工時, 魚已有了些氣味, 但大張認為多放些佐料就可以了。 當魚火鍋上桌時, 只見綠的蔥、蒜, 紅的辣椒, 白的魚片, 五顏六色, 香味撲鼻, 不禁使人食欲大振, 朋友們都迫不及待地大吃起來。 誰知不到一小時, 就開始有人出現頭暈、頭痛、腹痛等症狀。

隨後不久, 所有的人都出現了類似症狀, 全都進了醫院。 經醫生診斷, 造成這次“全軍覆滅”事件的原因, 是吃了不新鮮的魚引起了中毒。

醫生告訴大家, 魚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歷來受到營養學家的推崇和人們的喜愛。 經常吃魚的人, 一般很少發生肥胖和高脂血症, 從而減少了發生冠心病、高血壓、腦卒中的危險。 但如不注意吃魚的衛生, 也會發生中毒, 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有些魚含有較多的組氨酸, 常見於海產魚中的青皮紅魚類, 如竹夾魚、金槍魚、秋刀魚、沙丁魚、朝鮮方魚、魚時魚、扁魚、鮐魚等;河產魚主要見於鯉魚。 當魚不新鮮或發生腐敗時, 細菌在其中大量生長繁殖, 可使組氨酸脫去羧基變成組胺。

據化驗證實, 不新鮮或腐敗的魚類每克魚肉含組胺1.6~3.2毫克, 當每100克魚肉含組胺200毫克時, 人食用後就會發生中毒。 人的中毒量為每公斤體重1.5毫克, 一般在食用後0.5~1小時就可出現中毒症狀, 最快的5分鐘, 最慢的4小時。 夏季天氣炎熱, 鮮魚如果存放不當極易腐敗變質。

人吃了不新鮮或變質的魚發生組胺中毒後, 會出現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紅, 頭暈、頭痛、心慌、胸悶、呼吸急促, 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及口、舌、四肢麻木、乏力、煩躁等症狀。 個別嚴重者可出現蕁麻疹、口渴、口唇水腫以及氣喘、吞咽和呼吸困難、視物模糊、瞳孔散大等。 醫生可給患者作催吐、導瀉處理, 以減少組胺的吸收。 同時還可給予抗組胺藥物安其敏、苯海拉明、撲爾敏等。

對症狀嚴重者, 可採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 或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溶液。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