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燒該“捂”還是該“散”?

發汗只是人體降溫的一種途徑, 人們應該明白是因為病好了才會流汗退燒, 而不是因為流汗退燒病才好。 所以, 不要過度依賴發汗方式達到降溫效果。

發燒這個症狀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 百姓們針對這個出現頻率較高的症狀冥思苦想出幾套應對方法。 有人就十分熱衷這些民間的土方, 在身體抱恙發燒寒戰時, 總會打著“江湖神醫”的旗號拎著厚厚的被子就往寡人身上蓋。 經過一夜的熱“捂”, 出了一身汗, 燒也就真的退了。 每當想到這裡, 就有一個疑問, 發燒的時候“捂一捂”可退燒, 這樣做真的對嗎?

發燒該“捂”還是該“散”

針對退燒這件事情, 民間確實流傳著幾種方法。 有人說用被子捂, 有人說喝碗姜湯, 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等。 根據以上說法, 總結到精髓, 那就是發汗。 那麼, 論發汗與退燒作用之間的關係, 就需要好好考究一下發燒和退燒的機理了。

發燒實際上是人體的“掃除”行為

人體的體溫是由位於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控的, 它將正常人的體溫維持在恒定37℃左右, 為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發揮正常功能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

人體體溫發生了一定改變, 各項機能也隨之改變。 此時人體代謝會加快, 免疫系統產出更多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炎症因數, 將集體內的入侵物質從人體中掃除出去。 就這一點而言,

偶爾發燒可以啟動人體的免疫系統, 對增強人體抵抗力是有一定好處。

然而, 當人體持續高燒40℃以上, 機體一直保持在高代謝狀態, 使得人體營養物質消耗殆盡, 此時免疫系統的功能也隨之受到影響, 免疫功能減弱。 此時患者處於虛弱狀態, 各個器官功能受到影響, 一方面加重了器官的負荷, 甚至可能誘發相應臟器的功能不全, 另一方面造成組織損傷, 使腎、肝、心肌等器官組織腫脹變性。 所以, 高燒時降溫尤為重要。

人體戰勝病魔會發汗是為降體溫

一般來說, 發燒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魔的一場搏鬥, 當免疫大軍將入侵物質消滅後, 人體的各項機能恢復常態。 這時候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發出命令, 讓升高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此時“發汗”現象就出現了, 通過汗液的蒸發帶走人體熱量, 使患者體溫恢復正常。 也就是說, 當人體戰勝了病魔之後, 通過發汗的這種方式將體溫恢復正常, 而非百姓們心中所想的(發汗能夠治療疾病)。

當然, 我們可以想見, 發燒、出汗、退燒三種現象總是聯繫在一起, 人們自然就產生了這樣的說法, 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在現代醫學知識如此發達的前提下, 人們應該增加個人意識, 明白是因為病好了才會流汗退燒, 而不是因為流汗退燒病才好的這一點就可以了。

是“捂”是“散”?看了就明白

常見的發燒通常有兩種情況, 中低程度的發熱和高熱。 如果人體的體溫低於38.5℃, 患者精神狀況很良好, 一般不需服用退熱藥,

這是因為適當升高的體溫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 幫助人體抵禦入侵的病原體。 這時人們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進行體溫控制, 如濕敷降溫, 在患者額頭上敷一條濕涼毛巾, 經常更換;或採用酒精擦浴方式, 用25%~50%濃度的酒精擦拭身體, 通過其蒸發帶走人體熱量。 當然, 國外還有醫生建議患者脫去衣物等降溫方式, 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使用。

同時, 發燒時人體處於高代謝狀態, 需要大量的水分, 所以多喝水不僅能夠滿足體內代謝的需要, 還能夠在體表發汗和排泄的過程中帶走人體大量的熱量, 對降溫有所幫助。 患者還要做好三餐搭配, 保證食物營養豐富, 增加人體營養補充, 協助人戰勝病魔。

但是,

當人體發燒在38.5℃以上, 或低於38.5℃、但患者精神狀況不好, 全身難受或昏睡時, 需要及時服用退燒藥, 並加用物理降溫手段。 服用退燒藥要遵從醫囑, 且療程一般不會超過3天, 如果3天后發熱仍舊不退, 最好到醫院查明原因。

最後糾結的結果

研究了發燒和退燒的機理之後, 在此叮囑人們, 發燒時機體發冷蓋被子無可厚非, 但是不要過度依賴通過此種方式發汗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發燒還應該從源頭上治療, 注意增加免疫力, 補充水分和營養, 打敗了病魔, 燒自然就退下了。 此外, 在此提醒大家, 發燒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 可能有多種原因。 如果長期發熱不退, 可能原因比較複雜, 此時不宜盲目降溫, 以免掩蓋了病情本身, 而是應該求助醫生, 查出發熱的原因從而對症治療。

查出發熱的原因從而對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