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肘關節脫臼。 出《世醫得效方》卷十八。
又名曲瞅骱出、肘骨出臼、臂骱落出。 傷因由跌撲、扭撞、外力所致。 其證可分脫臼與後脫臼兩, 般以向後脫臼為多見。 證見局部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及彈性固定等。
前脫臼多併發肱骨髁部骨折, 肘關節呈過伸位。 後脫臼肘, 肘關節呈半伸屈位。
手法整複宜用牽推或手翻托法復位, 以繃帶固定。
《傷科補要》:“其骱名曲瞅, 自肘至腕, 有正輔二根, 其在下而形體長連肘尖者為臂骨, 其在上而形體短細者為轉骨, 疊並相倚, 下接於腕骨。
其骱若出, 一手捏住骱頭, 一手拿其脈窩,
外敷宜用梔乳散。 若腫消痛減後則可選服補筋丸。 或用五加皮湯外洗, 以促進局部血脈通暢, 並配合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