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 隨著氣溫越變越涼, 體質虛弱的老人易受寒邪侵襲。 寒氣入侵會導致老人免疫力下降, 多種慢性病發病率升高。 因此, 深秋時節老人更要關注以下部位的保暖, 防住寒氣。
頭部
頭部為“諸陽之會”, 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 因此, 感受風寒邪氣, 頭部首當其衝。 寒氣入侵頭部, 會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 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 還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梗、中風等。 氣溫突降時, 老人外出可以戴頂薄絨帽, 下雨時要及時把頭部保護起來, 避免淋濕。 每天清晨應梳頭百餘次,
口鼻
口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 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 噁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 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 深秋季節出門, 建議老年朋友戴上口罩。
頸部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 上承頭顱, 下接軀幹, 是神經中樞最重要的部位, 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 如果受寒, 不但加重頸椎病, 還會引發其他慢性病。 因此, 老人深秋要穿立領裝, 外出時戴圍巾, 對預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處。
肚臍
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 屏障功能較差, 易受涼而染風寒。 因此, 冷天老人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給肚臍保暖,
腰部
腰為腎之府, 加上“帶脈”又環繞腰部, 若腰部受寒, 易引發疼痛, 全身乏力。 因此, 老年人最好選擇長款衣物, 或專門佩戴護腰。 閒暇時可用雙手搓腰, 兩手對搓發熱後, 緊按腰眼處, 稍停片刻, 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 每次做50~100遍, 起到溫煦腎陽、暢達氣血的作用。
腳底
腳部皮下脂肪層薄, 保溫性差, 又遠離心臟, 易使血液迴圈不暢。 腳一旦受寒氣侵襲, 會導致抗病能力下降, 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痛等病的患者易舊病復發。 建議老人穿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棉襪, 每天晚睡前, 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 可將寒氣從足底排散。 然後按摩腳掌的湧泉穴, 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