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障與骨髓纖維化症如何區別

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為原因不明的骨髓彌漫性纖維組織增生,並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 其次在肝、淋巴結等。 臨床多表現為脾臟顯著增大, 但在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症的晚期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 此時應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相鑒別。

從骨髓纖維化症的臨床診斷要點看來, 兩者不難鑒別。

①本病起病緩慢, 多見於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貧血和由脾腫大引起的壓迫症狀, 可有乏力, 納差, 左上腹不適, 晚期可有嚴重貧血和出血, 有因代謝增高所致的發熱、出汗、心動過速等。

②巨脾是本病的特徵, 質地堅硬,

表面光滑, 無觸痛。 部分患者可有輕、中度肝腫大, 甚至有門脈高壓症狀。

③外周血呈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紅細胞形態大小不等, 有畸形, 常出現淚滴狀紅細胞。 白細胞數常增高,部分患者白細胞可降低, 在×109/L之間, 常出現幼粒、幼紅細胞。 外周血中可見到巨核細胞碎片和巨大血小板, 血小板功能異常, 晚期血小板數量可減少。 網織紅細胞升高, 一般在2%~5%。

④骨質堅硬, 多部位骨髓穿刺難以成功, 為“幹抽”現象。 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細胞可顯示增生活躍, 後期則增生低下, 骨髓活檢可見非均勻一致的纖維組織增生, 若達1/3以上,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⑤肝、脾穿刺可見造血現象, 稱“髓外造血”, 紅、粒、巨核三系均增生, 以巨核系最為明顯。

⑥X線檢查有骨質硬化徵象,

骨質緻密度有不均勻增加, 伴有斑點透亮區, 病變好發於胸骨、肋骨、脊柱或骨盆。

⑦放射性核素掃描肝、脾等髓外造血區可積聚大量放射性核素, 而有骨髓病變的紅髓區則不能顯示。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