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辨清氣陰兩虛體質,益氣、養陰兩不誤

氣陰兩虛體質是氣虛的表現和陰虛的表現同時存在。 就是在腎虛的同時有熱的徵象, 比如手心腳心發熱、心口發熱煩躁、口燥咽幹、小便短黃、大便乾燥、舌體瘦小、舌質紅、舌苔少等。

氣虛的表現如疲乏無力、少氣懶言、自汗(不睡覺的時候不活動而出汗)、小便無力或尿後餘瀝不盡、活動汗出加重、舌質淡、脈弱無力。

如果上述陰虛和氣虛的表現同時存在, 那就是氣陰兩虛證。 氣陰兩虛是複合證候, 現在有不斷增多的趨勢, 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腰痛、疲勞、手腳心熱。

要改變氣陰兩虛的體質狀態, 治療需要益氣與養陰並用,

常用的方劑有參芪地黃湯(人參、炙黃芪、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 因為氣陰兩虛是複合證, 每個病人的表現並不完全一樣, 有的人氣虛和陰虛比較均衡, 也有的人氣虛的表現重一些, 也有的人陰虛的表現多一些, 這就需要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對方藥進行調整。 氣虛和陰虛相對均衡的, 益氣的藥和養陰的藥就應該也是相對平衡的;如果氣虛偏重的, 益氣的藥就要多一些, 養陰的藥就要少一些;反之亦然, 如果陰虛偏重一些, 則養陰的藥就要多一些, 益氣的藥就要少一些, 主要是調整藥味或者調整藥量。

如果是比較單純或者比較輕的病人, 可以服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每次6克, 每天2次, 或者按照說明書服用。

同時服西洋參, 每天6克, 泡水喝, 或者直接嚼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