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理論淺談秋季養生原則

中醫學認為五臟功能必定與自然界相適應, 五臟功能的強弱虛實與四時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 故提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 之于養生,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金匱要略》即有“秋不食肺”之說。 燥為秋季主氣, 乃六淫之邪, 其性乾燥, 易耗津液, 所謂“燥勝則幹”。 津液既耗, 必現一派“燥象”, 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乾咳少痰、大便幹結、煩燥不安等一系列症狀, 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秋燥傷肺則咳, 潤燥肅肺為秋令養肺之法則。

秋季養生之飲食原則:

滋陰潤肺:秋季燥氣當令, 易傷津液,

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 宜食麻以潤其燥, 禁寒飲”。 立秋過後, 炎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人們常講“秋老虎, 毒如虎”, 需要多喝水、多吃水果, 比如雪梨、鴨梨等。 宜多食用和胃補脾、養肺潤燥的粥品。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鳳梨、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宜酸少辛:《素問·髒氣法時論》中講到:“肺主秋……肺收斂,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 辛瀉之”。 可見酸味收斂肺氣, 辛味發散瀉肺, 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養生之運動原則:

立秋後, 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 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 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

即運動量不宜過大, 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 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 以防出汗過多, 陽氣耗損。

立秋之後可以逐漸進行一些耐寒鍛煉, 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 耐寒鍛煉項目的選擇包括:登山、步行、太極拳、洗冷水浴、騎自行車, 鍛煉者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興趣來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 秋季人體的柔韌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 運動前要熱身以舒展肢體, 運動中不應突然加大運動量。 實踐表明, 適宜的冷水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 專家提醒, 洗冷水浴前一定要活動身體至發熱, 之後將冷水先抹在臉、手臂和大腿等處, 讓身體逐步適應, 然後再用冷水沖洗全身,

且要邊沖邊摩擦身體。 冷水浴適合18至50歲的人群, 有關節炎、風濕及心臟病的人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時至寒露, 可相對選擇一些運動強度較大的運動, 如足球、網球等球類運動。 足球古時又稱蹴鞠, 秋高氣爽, 正是踢球的好時機。 當然, 也可進行一些如八鍛錦、太極拳等靜態運動, 以養心靜氣。

秋季天高氣爽, 空氣清新, 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 吸收天地精華。 尤其伸展動作, 可維持身體靈活度, 滋脾補筋, 強化迴圈。 伸展具有“運化作用”, 能收斂心神。 運指呼吸, “運之始暢”, 意思是呼吸一旦舒暢開來;“化之始通”, 從呼吸帶動的循環系統、腸胃消化到內分泌系統, 一路順暢, 氣血循環自然活絡。

秋季運動還有哪些好處呢?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

不僅可以調養肺氣, 提高肺臟功能, 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冷刺激的防禦能力。 同時, 還可以有效防止重“進”輕“出”的不良迴圈: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葷腥油膩食物增多, 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 需及時排出, 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 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 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 提倡在進補的同時, 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需要注意的是, 早晚較冷, 運動時注意保暖。 尤其老年人, 容易受寒, 需調整運動方式。

秋季養生之生活起居原則:

早臥早起:《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 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 可以有效避免秋季高發病血栓的形成。

每天多睡一小時:處暑過後, 晝夜溫差漸大, 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要多多補眠, 有條件的話可以每天多睡一個小時。 節氣處暑說明夏天的暑氣即將退去, 但天氣並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 “夏打盹”和“秋乏”都會在這一時期出現, 人會感覺到比較疲乏。 另外, 晝熱夜涼, 對人體陽氣的收斂有利。 古人提出:處暑過後宜“遇有睡意則就枕”。

注意保暖:俗語雲, “中秋過後夜夜涼”, 孫真人雲:“是月陽氣已衰, 陰氣太盛, 暴風時起, 切忌賊邪之風”。 適時添加衣物, 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 以保護陽氣。 晚上睡覺應關好門窗, 腹部蓋薄被,防止脾胃受涼。但平時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秋季養生之防病原則:

秋季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而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體質較好的人應以輕裝薄素為主。體質較差的人應逐步增衣。

心腦血管病開始增多,血栓開始高發。在生活起居原則中已經提到過。

另外,哮喘會越來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引起咽痛,痔瘡患者也較以前加重。

秋季養生之調節情志:

一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煩躁或悲愁傷感,即悲秋。

這是為什麼呢?《內經》認為四時與精神活動有關,指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時的更迭,有木、火、土、金、水不同的變化,因此產生了風、暑、燥、濕、寒的氣候。它影響到自然界的萬物,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人與天地相應,人體五臟也產生了喜、怒、悲、憂、恐五種不同的精神活動,具體反應了中醫“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

由此,我們瞭解了“悲秋”的根源,也引起了我們對秋季養生調節情志的重視。所以,秋季養生更要注意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以溫順的心態看待一切事物。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多外出觀賞風景,聽一些輕鬆愉快的樂曲,可使憂愁頓消,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腹部蓋薄被,防止脾胃受涼。但平時要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秋季養生之防病原則:

秋季是傷風感冒的多發季節,而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凍”和“耐寒鍛煉從秋始”的規律,體質較好的人應以輕裝薄素為主。體質較差的人應逐步增衣。

心腦血管病開始增多,血栓開始高發。在生活起居原則中已經提到過。

另外,哮喘會越來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引起咽痛,痔瘡患者也較以前加重。

秋季養生之調節情志:

一般來說,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煩躁或悲愁傷感,即悲秋。

這是為什麼呢?《內經》認為四時與精神活動有關,指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時的更迭,有木、火、土、金、水不同的變化,因此產生了風、暑、燥、濕、寒的氣候。它影響到自然界的萬物,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人與天地相應,人體五臟也產生了喜、怒、悲、憂、恐五種不同的精神活動,具體反應了中醫“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

由此,我們瞭解了“悲秋”的根源,也引起了我們對秋季養生調節情志的重視。所以,秋季養生更要注意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以溫順的心態看待一切事物。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多外出觀賞風景,聽一些輕鬆愉快的樂曲,可使憂愁頓消,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