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CMV感染在全世界分佈, 人是CMV的唯一宿主。 不同國家及不同經濟狀況感染率不同。 成人CMV感染和免疫功能有密切關係。
【診斷】
單靠臨床表現不能診斷CMV感染, 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病毒, 同時抗體呈出4倍以上增加或持續抗體滴度升高, 將有助於診斷。
一、病毒分離
最好用唾液、尿液、生殖道分泌物、乳汁和白細胞, 接種到人的成纖維細胞內繁殖和分離, 細胞病變效應(CPE)在1天或數周後出現, 經固定和HE染色後可觀察到巨細胞, 核內有內包涵體, 核周暈圈及嗜酸性胞漿內包涵體, 很象“貓頭鷹眼”(owl′s eye)亦可用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的螢光染色等方法檢查。
二、血清抗體檢測
最常用的有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IF)、免疫酶試驗(EIA)、間接血凝試驗(IHA)和放射免疫試驗(RIA)等檢測CMV-IgG和IgM抗體。 當單份血清標本已確定既往有CMV感染時, 應當立即留血清標本, 以及間隔2周、4周、8周再留血清標本, 結合病毒分離可作原發感染診斷。
三、DNA探針
已廣泛應用於檢測CMV, 其中以32P標記的探針敏感性最高, 對某些標本來說, 雜交方法可能比病毒分離更敏感。
四、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一)標本的採集及處理
採集的標本包括患者的血液、尿, 以及腺體組織等。 由全血製備的血沉棕黃層(buffy coats)可保存於-80℃;尿液標本可保存於液氮中。 凍存標本應避免反復凍融。
尿液標本經2500r/min離心10min, 以除去細胞碎片,
(二)範本DNA的製備
1.由血液標本製備範本DNA
方法A:向血清中加入NaCl使最終濃度為150mmol/L;取10μl 此血清於70℃處理45s後即可直接進行PCR擴增。
方法B:由血沉棕黃層(BCP)製備:①用PBS洗滌BCP兩次, 收取沉澱。 ② 加入500μl 6mol/L鹽酸胍, 勻漿。 ③ 加入30μl 10mmol/L EDTA, 10mmol/L NaCl, 30μl20% Sarcosyl和5μl 蛋白酶K(10mg/ml), 混合均勻, 60℃反應1h。 ④ 加入1130μl 的乙醇, -20℃沉澱1~2h。 ⑤ 離心收集DNA沉澱。 ⑥ 用70%乙醇洗兩次, 最後將沉澱懸浮於少量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中。 置4℃備用。
2.由冰凍組織標本製備範本DNA:① 用恒冷切片機切取一塊5~10μm冰凍組織塊, 置於1.5ml塑膠管中。 ② 加入10%用緩衝液配製的福馬林。
3.由尿液標本製備範本DNA:①100μl 尿上清液與100μl 6mol/L異硫氰酸胍, 7μl 2mol/L NaCl和20μl 玻璃粉懸液(DNA PREP, Asahi Glass Co, Tokyo)混合。 ② 室溫放置10min後, 6400r/min離心2min, 收集沉澱。 ③ 沉澱用50%乙醇, 10mmo/L Tris-HCl、pH7.4, 50mmol/L NaCl洗一次, 6400r/min離心1min。 ④ 同樣洗滌沉澱2次, 收集沉澱。 ⑤ 加入50μl 蒸餾水, 於55℃作用15min。 ⑥ 15000r/min離心2min, 收集上清(含HCMV DNA), 進行PCR擴增, 將此懸液於100℃加熱10min, 並迅速於冰浴中冷卻。
(三)引物及探針
引物及探針的設計是根據已發表的CMV的直接早期蛋白基因的啟動子區和開始的4個外顯子序列、晚期抗原gp64基因以及磷酸化蛋白pp71基因序列。
(四)PCR擴增步驟
1.10×反應緩衝液:100mmol/L Tris-HCl、pH8.4, 500mmol/L KCl, 25mmol/L MgCl2, 2mg/ml明膠。
Taq DNA 聚合酶:5U/μl 。
10×dNTP:4種dNTP各2.0mmol/L。
引物:100pmol/L。
2.常規PCR擴增
10×反應混合物(50μl)反應緩衝液5μl
10×dNTP 5μl
範本DNA5μl
Taq DNA聚合酶 0.2μl (IU)
引物各0.5μl
蒸餾水 3.8μl
加1~2滴礦物油。
將反應混合物於94℃加熱5min;然後於95℃ 30s, 55℃ 40s, 72℃ 60s, 擴增35~40迴圈。
表3 CMV PCR擴增所用的引物及探針
3.模式(nested)PCR擴增:①反應混合物的組成同(2), 僅引物為IE2a和IE4b(包括了整個外顯子3, 共721b), 各100pmol。 於94℃ 60s, 52℃150s, 72℃ 480s, 擴增20迴圈。 ② 取2μl 上述擴增產物, 各加100pmol的引物IE3a和IE3b補加其他試劑。 然後, 於94℃ 60s, 52℃150s, 72℃180s, 擴增20迴圈。
(五)產物鑒定
擴增產物的分析可採用固相(濾膜)雜交和液相雜交試驗。
1. 固相雜交:
① 預雜交液為3×SSPE, 5×Denhardt, 0.5%SDS和25%甲醯胺.含有擴增產物的濾膜於42℃預雜交30~60min。 ② 加入標記探針(10cpm/μg, 2ng/ml), 雜交30~60min。 ③ 用0.2×SSPE,.01%SDS分別於室溫洗滌濾膜3次,5min/次;於60℃洗一次,10min/次;再於室溫洗一次以上,5min/次。 ④ 自顯影。
2. 液相雜交及電泳分析:
① 取1/10體積的擴增產物與0.5~1.0pmol末端記的探針混合。 ② 加入最終濃度為150mmol/L NaCl, 10mmol/L磷酸鈉及1mmol/L EDTA溶液, 使總體積為20μl 。 ③ 95℃ 10min, 然後於56℃ 60min。 ④ 離心10s加入樣品緩衝液, 於8%聚丙烯醯胺凝膠中進行電泳。 ⑤ 電泳畢, 用溴化乙錠染色, 然後對X線片曝光, 自顯影。
HCMV DNA分子很大, 其堿基序列尚未全部搞清。 雖然它的DNA的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具多形性, 但是對其基因組的離散性還不清楚。 用單一引物對進行PCR擴增, 可鑒定90%的HCMV野型分離株;而採用針對不同HCMV序列的兩套以上的引物對, 則可檢測幾乎所有的病毒株。 因此, 可根據情況使用兩對或兩對以上的位於基因組不同區域的引物進行PCR檢測。
在HCMV範本DNA製備過程中, 有時會產生一些小片段DNA, 在PCR反應時常導致一定水準的本底產物, 從而影響對結果的判定。 在這種情況下可採用模式PCR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靶DNA的擴增分為兩步:首先利用一對引物,擴增包括靶DNA在內的長片段DNA;然後取少量的擴增產物,利用只針對靶DNA的引物再進行第二次擴增。通過控制每步中的擴增迴圈數,即可防止由小片段DNA引起的假陽性。這種方法也可避免產生假陰性結果。
PCR檢測HCMV標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從HCMV感染的組織培養上清可檢測到相當於幾十個病毒的DNA分子或1~5PFU病毒的DNA序列。用非放射性寡核苷酸探針進行Southern雜交分析擴增產物,可從尿液標本中檢測到1pgHCMV DNA序列的水準;利用該系統,在4×104個細胞中只有一個病毒基因組即可檢測出,較斑點印跡雜交提高2×103倍。
PCR技術對HCMV感染的檢測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因為體液中病毒DNA先於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或血清學證據的出現,可作為HCMV感染的早期指標。由於HCMV可通過胎盤內感染、產道感染等途徑傳播,而且受感染的新生兒死亡率較高,因此利用PCR進行早期診斷及採取及時的治療措施,對優生優育也有重要意義。利用這種方法,還可鑒定器官或組織移植手術中供體是否為HCMV與許多嚴重病症的關係。再者,PCR檢測指標穩定,還可進行半定量分析,因此可作為評價各種抗病毒藥物療效的手段。
【治療措施】
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治療,可應用各種抗病毒製劑如GCV、抗巨細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製劑、干擾素及轉移因數等。但這些藥物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往往停藥後病毒又潛伏地回升,鑒於此種病毒可能作為愛滋病的病因之一,各國學者均在致力於控制其感染的研究。最近,美國學者研製出兩種活疫苗,初試後頗見效。一種是由AD169菌株研製成的;另一種是從TOWn菌株製成的,經非腸道給藥後,已明顯表現出有抗巨細胞病毒的效能,CMV抗體升高,導致免疫功能增強。
【病原學】
CMV屬於皰疹病毒群,是人類皰疹病毒組中最大的一種病毒,其形最大由162個殼粒(capsomer),正20面體構成。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結構。CMV只能在人纖維母細胞培養中增殖,而不能在其他動物細胞中生長,增殖非常緩慢,初次分離需一個多月才能出現特殊的細胞;細胞變園,膨脹,細胞及核巨大化,核周圍出現一輪“暈”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
CMV在20%乙醚中最多存活2小時。
在這種情況下可採用模式PCR法,其基本原理就是靶DNA的擴增分為兩步:首先利用一對引物,擴增包括靶DNA在內的長片段DNA;然後取少量的擴增產物,利用只針對靶DNA的引物再進行第二次擴增。通過控制每步中的擴增迴圈數,即可防止由小片段DNA引起的假陽性。這種方法也可避免產生假陰性結果。PCR檢測HCMV標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從HCMV感染的組織培養上清可檢測到相當於幾十個病毒的DNA分子或1~5PFU病毒的DNA序列。用非放射性寡核苷酸探針進行Southern雜交分析擴增產物,可從尿液標本中檢測到1pgHCMV DNA序列的水準;利用該系統,在4×104個細胞中只有一個病毒基因組即可檢測出,較斑點印跡雜交提高2×103倍。
PCR技術對HCMV感染的檢測具有臨床應用價值,因為體液中病毒DNA先於病毒感染的臨床症狀或血清學證據的出現,可作為HCMV感染的早期指標。由於HCMV可通過胎盤內感染、產道感染等途徑傳播,而且受感染的新生兒死亡率較高,因此利用PCR進行早期診斷及採取及時的治療措施,對優生優育也有重要意義。利用這種方法,還可鑒定器官或組織移植手術中供體是否為HCMV與許多嚴重病症的關係。再者,PCR檢測指標穩定,還可進行半定量分析,因此可作為評價各種抗病毒藥物療效的手段。
【治療措施】
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治療,可應用各種抗病毒製劑如GCV、抗巨細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製劑、干擾素及轉移因數等。但這些藥物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往往停藥後病毒又潛伏地回升,鑒於此種病毒可能作為愛滋病的病因之一,各國學者均在致力於控制其感染的研究。最近,美國學者研製出兩種活疫苗,初試後頗見效。一種是由AD169菌株研製成的;另一種是從TOWn菌株製成的,經非腸道給藥後,已明顯表現出有抗巨細胞病毒的效能,CMV抗體升高,導致免疫功能增強。
【病原學】
CMV屬於皰疹病毒群,是人類皰疹病毒組中最大的一種病毒,其形最大由162個殼粒(capsomer),正20面體構成。有典型的皰疹病毒結構。CMV只能在人纖維母細胞培養中增殖,而不能在其他動物細胞中生長,增殖非常緩慢,初次分離需一個多月才能出現特殊的細胞;細胞變園,膨脹,細胞及核巨大化,核周圍出現一輪“暈”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
CMV在20%乙醚中最多存活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