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辯議“短氣、少氣”

2005年3月, 劉姓婦人, 產後半月患氣喘, 胸悶腹脹。 觀其呼吸急促, 倦怠乏力, 體型肥胖, 動則汗出, 舌淡苔白, 脈虛弱。 餘認為此乃中氣不足之故也。 婦人產後氣血雙虧, 脾胃不足, 中氣不足實屬常見。 清氣不升, 濁氣不降, 故而短氣胸悶腹脹。 急投以補中益氣東加減:黨參15克, 焦白術15克, 升麻5克, 炙黃芪18克, 柴胡5克, 當歸15克, 陳皮6克, 茯苓12克, 炒蘇子5克, 甘草5克。 3劑, 水煎服。

患者藥後氣喘未減, 腹脹胸悶似有加重。 余不解, 求教于家父。 父診後改方以二陳東加減:陳皮9克, 半夏9克, 茯苓12克, 炒蘇子5克, 炒杏仁10克, 葶藶子6克, 神曲10克, 香附6克, 桑白皮9克,

浙貝母6克, 甘草3克, 生薑3片。 服後喘息漸平, 諸證逐減, 後經調理病向愈。

案後, 余求解于父, 父雲:“明此案治療, 首要弄清中醫短氣與少氣之不同。 所謂短氣者, 多由痰飲氣滯瘀阻, 或體弱久病, 真元耗損所致。 症狀見呼吸急而不續, 似喘非喘為特徵。 ”明代醫家李中梓有雲:“短氣者, 呼吸雖急而不能接續, 似喘而無痰聲, 亦不抬肩, 但肺壅而不下。 ”短氣者可見於多種痰病, 臨床有虛實之分。 其兼形瘦神疲、聲低息微、頭眩乏力者為虛證, 治宜益氣, 可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若短氣而兼見胸腹脹滿, 呼吸急促, 心胸空悶者, 當為實證, 可根據痰飲瘀阻、氣滯的不同, 而用祛痰化瘀行氣之法, 方用二陳湯、茯苓杏仁甘草東加減, 此案即屬此類。

臨床也有少氣者, 中醫也稱之為氣少, 實乃由五臟氣虛所致。 《內徑》有雲:“言而微, 終日乃複言者, 此奪氣也。 ”明代醫家張景嶽也言:“氣少者, 氣少不足以言也。 ”氣少者多臟腑功能減退, 五臟氣虛, 尤以肺氣不足、腎氣虧損為多見。 補益肺氣, 用玉屏風散加減;兼食欲不振, 倦怠懶言, 大便溏薄, 屬中氣不足, 治以健脾益氣, 方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之類;若見頭暈耳鳴, 腰膝酸軟, 則為腎氣虛損, 當補腎氣為治, 方用參芪地黃湯。

聽父一席話, 余頓悟, 後考查文獻, 知短氣、少氣之證語出《內經》, 如《靈樞·癲狂》篇曰:“少氣, 身漯漯也, 言吸吸也, 骨酸體重, 懈惰不能動……, 短氣者……動以氣索。 ”其論可知, 短氣, 少氣, 乃兩種不同症候。

後世醫家, 多數認為, 短氣為實, 少氣為虛。

餘經臨症漸明, 認為短氣、少氣是兩種不同的症狀, 既有聯繫, 又有區別, 治療亦不盡相同。 臨症之時當以明辨, 免患虛虛實實之誤。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