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行拳教你如何養生

導語:你對五行拳瞭解?你知道五行拳怎麼養生嗎?什麼是五行拳, 大多數人都不瞭解, 讓小給你們介紹下五行拳的養生之道。

五行拳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 為形意拳之根本, 內外兼修, 體用兼備。 每一動作, 調整呼吸, 轉化陰陽, 無不發揮其練氣之功。

從上向下的為“劈”, 從下向上或斜上方的為“鑽”, 直向前去的為“崩”, 架開敵手再擊的為“炮”, 用橫力制敵的為“橫”。

按內經所指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鑽、鑽生崩、崩生炮、炮生橫的順序來練,以求加功進益,增進健康。

對應養生。 劈拳--肺,

鑽拳--腎, 崩拳--肝, 炮拳--心, 橫拳--脾胃。

如有肝病, 以養為主, 切忌如視頻猛烈發力, 須緩行慢練, 以走意行氣為根本。 其他五臟均需如此具體詳解如下:

一、劈拳--肺

前手上鑽之時, 手初動謂之起, 手起氣也起。 由動而直上謂之鑽, 斯時要吸氣, 穀道內提, 前陰縮, 兩肋張, 內氣自足大趾外側之大敦穴沿大腿內側直上到中焦入肺經, 再上至耳後高骨(玉樓)而達於頭頂之百會, 所以要頂頭豎項, 以領其氣。 鑽時, 其勁為豎, 鑽之後, 拳稍扭即變為橫勁, 待扭至虎口朝上時, 即轉為落, 其勁亦轉成豎勁。 其內之氣則自肺經出肩上之中府、雲門二穴沿臂內側下行, 與掌劈落之同時, 直貫大拇指端之少商與食指端之商陽二穴。 百會之氣, 則下降至鼻、至喉、至脊背,

由俞口透前胸而歸於丹田。 所以掌落劈之同時, 虎口必須撐園, 兩頦要暗含著向前用力以助氣之降。 勢定之後, 則其氣漸小, 龍蟄虎伏, 潛于丹田之中。 在走勁過程中橫豎之變化必須分明。 所謂豎, 以下體言之, 乃自肩直至足底;以上體言之, 乃自腋下至二肩井穴。 所謂橫勁, 乃指自腰胸轉於鬥背骨, 及自膝轉於臀。 這就叫做“橫以濟豎, 豎以橫用”。 每完成一次鑽劈, 手恰好走一個圓圈(或橢圓), 腳則配合著一撤、一墊、一進。 參考附圖, 自1至2這一段是起鑽的過程, 此時應將自己中心點降低(進步低, 退步高)塌腰垂臀, 後腳蹬勁, 前足同時向前墊步, 人好象變低了。 前手的鑽勁是沿前1—–2段曲線段的切線方向一直伸出去的, 其意甚遠。 所謂仰之則彌高,
進之則彌長也。 還要打出去如鋼銼的勁兒來, 只有此數勁俱全, 才能將對方擎起, 在隨之而來的一劈之中才能將對方放出去。 2—-3段是落劈, 同時後腳越過前腳進一大步。 3——-1段曲線的切線方向向後下方照直而去, 其意甚長, 猶如要將對方拉回, 丟到自己身後無窮遠處之意。 此即是退之則愈促, 俯之則彌深。 如果對方用力向回掙, 我便在1點進行轉換, 順對方回掙之勁, 一變而為起鑽, 必能將對方擎起來, 入出去。

綜上所述, 是劈拳最基本的行氣與走勁, 無論養生者還是技擊者, 都須如此練法。 練時, 呼吸、行氣、走勁要互相配合, 所以走架宜慢不宜快, 宜放鬆不宜用力。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初學者, 由於內氣尚不通, 故氣感不明顯,

且由於不夠熟練, 難以面面照顧得周到, 故可不必用意識去導氣運行, 只要姿勢走對了, 勁路正確了, 氣路自然逐漸暢通, 內氣自然按軌道運行, 應純任自然, 切勿強求。

當練功有一定基礎之後, 在練習單手發勁, 或在技擊實用中, 其行氣與走勁問題, 則較為複雜。 由於敵我雙方體質與本力之差別, 以及當時拳勢之變化, 其走勁與呼吸的關係亦是多種多樣人。 其內氣之運行, 也就與初學者走架練功時有所不同。 現仍以劈拳之應用為例, 一般說來, 鑽翻落的動作變成一個完整的勁路, 並無明顯的階段區分。 如對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前胸進擊, 其體重與力量比多大不了多少, 我可以用右手陽掌(手心朝上)順步接手, 左手置右小臂內側,

與右手一齊出擊。 出手便帶橫意。 此乃先天之橫, 有意而無形。 接手後, 右掌一翻使成豎勁, 劈向對方, 左掌下按, 同時右足進寸步, 這即是拳經上所說不鑽不翻, 一寸為先。 在這一變化中, 胳膊不動, 涵蓄在胸, 轉化在腰, 不在外形。 帶脈之氣橫纏, 沖脈之氣上下, 全在內中, 將橫勁變為豎勁。 走橫勁時, 應將背骨用力貼住, 勁自臍下而出, 從六腑向外轉至鬥骨;出豎勁時將尾中大筋伸直, 兩肩井穴軟意鬆開, 向前一送, 其勁自然發出。 這個動作是吸、呼、呼。 出手是吸, 一接手用橫勁時即變為呼, 以豎勁進行擊發時, 再呼。 由吸開始, 其氣即自丹田轉過會陰, 複上行過長強至命門, 與擊發之同時, 氣自命門透過腰腹至於丹田, 由臍下而出。 用丹田、會陰、命門, 完成一個三角形的小周天迴圈。此是劉緯祥先生的行氣發力之法。若對方體重,力大,勁猛,我一接手便覺鑽之不起,則可在右手接彼小臂之同時,急上左步向右轉腰,以左掌撫其大臂之上,順彼力向後方一捋帶(呼氣),待對方被捋而向回抽勁時,我急作短暫吸氣,將氣自會陰提到命門可夾脊。步不動,借彼回抽之力左掌下按,以右掌向彼胸前劈出(呼氣),同時內氣亦穿過胸腹,自丹田而出。作是三點小周天,以腎氣擊人。此乃張占魁先生慣用之打法。蓋劈拳為形意拳之基礎,在技擊中,隨敵我形勢的變化,其出手、行氣與走勁之法,亦是千變萬化。總之,照拳經所雲:“劈拳高舉出雲門,肺葉舒張氣暢伸,少商指引意中氣,修殘補缺效如神”是養生走氣;“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豎,起如摘子,落如墜子,起如鋼銼、落如鉤竿”是走勁;“劈拳勇猛不可擋,斬梢取面擊中堂”,是技擊用法。其它如崩拳、炮拳、鑽拳、橫拳莫不是。

二、崩拳--肝

拳經論崩拳雲:“崩拳起意在大敦,擰目豎項肝氣伸,左右連珠輪番進,消息一動定乾坤。”蓋因崩拳之動作與體內肝經相呼應,起於足大趾之大敦穴,沿大腿內側而上,轉過會陰,達於肝臟。至胸而匯肺經,其分支上達於目而轉至百會。故雲肝開竅於目。所以練崩拳時要努力蹬後足,大趾及足底前、內側宜特別有力,頂頭豎項,瞪眼,使肝氣暢通,直貫雙目。從保健角度,可以舒肝、明目、治眼疾。從勁路上講,起於腳跟,尾後大筋極力要直,前腿要提膝,其勁沿大腿上夾脊,而於兩膊,沿臂下,直貫少商、商陽,是一條直線,故出拳時一定要兩肘擦肋而出,平直而去,勢如中平槍。昔日尚雲祥先生的棉襖兩肋處總是露著棉花,即因打崩拳之故。崩拳之勁貴直、貴速,宜猛不宜遲。但平時自己練功走架,也是宜慢不宜快,每打一拳,鼻中一吸一呼,內氣一起一伏,走一個小周天(最好氣從會陰,過命門,上百會,下印堂,沿任脈而歸於丹田)。吸氣時舌頂上顎,接通任督,呼氣時發力降氣,可以口鼻齊呼。但不要勉強出聲,練之日久,自然力由聲發,手隨聲落。在技擊中,用崩拳如使槍,有裡拿,外拿,拳打一條線,束身而進,身子如同一條狹逢中擠過去一般,然後渾身一齊伸,力由丹田而出。拳經雲:“身有手准腰似車輪,氣如火藥拳似彈,靈機一動鳥難騰”。即是此意。

三、鑽拳--腎

鑽拳之氣走腎經,意一起而手動,氣自湧泉沿大腿後沿直上腎俞;出拳同時呼氣,氣自腎俞透過前胸下沉于丹田。出拳要以氣帥勁,以勁帶形。此拳為肘打,用勁在肘,肘要向自身中線裹擠,周身防護甚嚴,使對方無隙可乘。而以拳時,其形從內,疾如閃電,敏速令人難以捉摸,詢手如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劉奇蘭先生雲:“鑽拳之妙在於‘唰’”。蓋言其發如閃電之迅不及防也。

四、炮拳--心

炮拳之氣,發自心經。起勢便是疾步,雙手一出一握,渾身毛孔卷緊,從雙足下叫起真氣,意在雙手小指,則心經之脈衝動起來,與心相應。左拳向上鑽挑時,其氣自腋下之極泉穴,翻轉而上,沿臂內側後沿直上,出於手小指端之少沖穴。右拳平直打出,小指自然用力,其氣亦是自右腋下直貫手小指之少沖與中指端之中沖。與打右拳之同時進左足蹬右足與之相應,十趾抓地,足心空涵,使湧泉之氣,沿腿上升,與心經之氣匯於前胸。孫祿堂先生謂之“心腎相交,水火互濟”。炮拳之發勁甚烈,如火藥之爆炸。兩手握拳時,雙肘要向裡裹勁。出拳時,向上鑽挑之手,既旋轉著上鑽,同時又向前發勁;平出之拳如同拗步崩拳,其勁與後腳之蹬勁相合。肩既沉,又要向前松,又臂既沉,又要開,又要有裹之意。仍是束身而進。帶脈橫纏,沖脈上下,其勁路甚為複雜。一吸一呼,一蓄一發,要緊的是鑽進去打,發勁要整,要近發不可遠發。

五、橫拳--脾胃

橫拳之妙,在於拗步斜身,以橫破直。練時要頂頭、豎項、沉肩、墜肘、塌腰、提肛。拗步出拳時要連翻帶擰,肘要有垂勁,不可有曲勁;要暗含著橫勁,有橫之意,無橫之形。兩手分開時,猶如撕棉。進步時,後腳大趾用力,叫起真氣自隱白直達關元。出手拗步斜身時,使氣在脾經胃腑迴圈,沿帶脈往復斜纏,舌抵上顎,兩腮微有向前之意,則脾經自下而上,通透無阻矣。

太極、八卦均有類似之五行功法,可惜大部分隻有功沒有法,養生作用大打折扣。

最後強調的是,所有內家拳法,慢練為養,猛發為技擊,須練養結合。

完成一個三角形的小周天迴圈。此是劉緯祥先生的行氣發力之法。若對方體重,力大,勁猛,我一接手便覺鑽之不起,則可在右手接彼小臂之同時,急上左步向右轉腰,以左掌撫其大臂之上,順彼力向後方一捋帶(呼氣),待對方被捋而向回抽勁時,我急作短暫吸氣,將氣自會陰提到命門可夾脊。步不動,借彼回抽之力左掌下按,以右掌向彼胸前劈出(呼氣),同時內氣亦穿過胸腹,自丹田而出。作是三點小周天,以腎氣擊人。此乃張占魁先生慣用之打法。蓋劈拳為形意拳之基礎,在技擊中,隨敵我形勢的變化,其出手、行氣與走勁之法,亦是千變萬化。總之,照拳經所雲:“劈拳高舉出雲門,肺葉舒張氣暢伸,少商指引意中氣,修殘補缺效如神”是養生走氣;“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豎,起如摘子,落如墜子,起如鋼銼、落如鉤竿”是走勁;“劈拳勇猛不可擋,斬梢取面擊中堂”,是技擊用法。其它如崩拳、炮拳、鑽拳、橫拳莫不是。

二、崩拳--肝

拳經論崩拳雲:“崩拳起意在大敦,擰目豎項肝氣伸,左右連珠輪番進,消息一動定乾坤。”蓋因崩拳之動作與體內肝經相呼應,起於足大趾之大敦穴,沿大腿內側而上,轉過會陰,達於肝臟。至胸而匯肺經,其分支上達於目而轉至百會。故雲肝開竅於目。所以練崩拳時要努力蹬後足,大趾及足底前、內側宜特別有力,頂頭豎項,瞪眼,使肝氣暢通,直貫雙目。從保健角度,可以舒肝、明目、治眼疾。從勁路上講,起於腳跟,尾後大筋極力要直,前腿要提膝,其勁沿大腿上夾脊,而於兩膊,沿臂下,直貫少商、商陽,是一條直線,故出拳時一定要兩肘擦肋而出,平直而去,勢如中平槍。昔日尚雲祥先生的棉襖兩肋處總是露著棉花,即因打崩拳之故。崩拳之勁貴直、貴速,宜猛不宜遲。但平時自己練功走架,也是宜慢不宜快,每打一拳,鼻中一吸一呼,內氣一起一伏,走一個小周天(最好氣從會陰,過命門,上百會,下印堂,沿任脈而歸於丹田)。吸氣時舌頂上顎,接通任督,呼氣時發力降氣,可以口鼻齊呼。但不要勉強出聲,練之日久,自然力由聲發,手隨聲落。在技擊中,用崩拳如使槍,有裡拿,外拿,拳打一條線,束身而進,身子如同一條狹逢中擠過去一般,然後渾身一齊伸,力由丹田而出。拳經雲:“身有手准腰似車輪,氣如火藥拳似彈,靈機一動鳥難騰”。即是此意。

三、鑽拳--腎

鑽拳之氣走腎經,意一起而手動,氣自湧泉沿大腿後沿直上腎俞;出拳同時呼氣,氣自腎俞透過前胸下沉于丹田。出拳要以氣帥勁,以勁帶形。此拳為肘打,用勁在肘,肘要向自身中線裹擠,周身防護甚嚴,使對方無隙可乘。而以拳時,其形從內,疾如閃電,敏速令人難以捉摸,詢手如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劉奇蘭先生雲:“鑽拳之妙在於‘唰’”。蓋言其發如閃電之迅不及防也。

四、炮拳--心

炮拳之氣,發自心經。起勢便是疾步,雙手一出一握,渾身毛孔卷緊,從雙足下叫起真氣,意在雙手小指,則心經之脈衝動起來,與心相應。左拳向上鑽挑時,其氣自腋下之極泉穴,翻轉而上,沿臂內側後沿直上,出於手小指端之少沖穴。右拳平直打出,小指自然用力,其氣亦是自右腋下直貫手小指之少沖與中指端之中沖。與打右拳之同時進左足蹬右足與之相應,十趾抓地,足心空涵,使湧泉之氣,沿腿上升,與心經之氣匯於前胸。孫祿堂先生謂之“心腎相交,水火互濟”。炮拳之發勁甚烈,如火藥之爆炸。兩手握拳時,雙肘要向裡裹勁。出拳時,向上鑽挑之手,既旋轉著上鑽,同時又向前發勁;平出之拳如同拗步崩拳,其勁與後腳之蹬勁相合。肩既沉,又要向前松,又臂既沉,又要開,又要有裹之意。仍是束身而進。帶脈橫纏,沖脈上下,其勁路甚為複雜。一吸一呼,一蓄一發,要緊的是鑽進去打,發勁要整,要近發不可遠發。

五、橫拳--脾胃

橫拳之妙,在於拗步斜身,以橫破直。練時要頂頭、豎項、沉肩、墜肘、塌腰、提肛。拗步出拳時要連翻帶擰,肘要有垂勁,不可有曲勁;要暗含著橫勁,有橫之意,無橫之形。兩手分開時,猶如撕棉。進步時,後腳大趾用力,叫起真氣自隱白直達關元。出手拗步斜身時,使氣在脾經胃腑迴圈,沿帶脈往復斜纏,舌抵上顎,兩腮微有向前之意,則脾經自下而上,通透無阻矣。

太極、八卦均有類似之五行功法,可惜大部分隻有功沒有法,養生作用大打折扣。

最後強調的是,所有內家拳法,慢練為養,猛發為技擊,須練養結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