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肺纖維化病理診斷標準是什麼

肺纖維化病理診斷標準是什麼呢?大家知道肺纖維化這種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面對這種嚴重的疾病就要早發現早診斷才能及時的治療,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肺纖維化的病理診斷標準有什麼, 才能更好地進行診斷。

診斷技術

1.影像學檢查

常規X線胸 片攝片技術須注意穿透條件適當, 應用中度增感屏, 聚焦要小。 早期肺泡炎X線上不能顯示異常;隨病變進展, X線表現出雲霧狀、隱約可見微小點狀的彌漫性陰影, 猶如磨玻璃。 進一步進展則見纖維化愈趨明顯, 從纖細的網織狀到粗大網織狀,

或呈網織結節狀。 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狀改變, 即蜂窩肺。 肺容積縮小, 膈肌上抬, 葉間裂移位。

CT對比解析度優於X線, 應用高分辨CT可以進一步提高空間解析度, 對於IPF的診斷, 特別是早期肺泡炎與纖維化鑒別以及蜂窩肺的發現極有幫助。

核素IPF常有肺泡毛細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核素技術吸入99mTc-DTPA氣溶膠測定肺上皮通透性可見T1/2縮短, 有助於早期發現和診斷間質性肺病, 對於IPF並無特異性。

2.肺功能檢查IPF的典型肺功能改變包括限制型通氣損害、肺容量縮小、肺順應性降低和彌散量降低。 嚴重者出現PaO2下降和PA-aO2增寬。 肺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 特別是運動試驗在影像學異常出現前即有彌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

肺功能檢查可作動態觀察, 對病情估價很有幫助, 用於考核療效可能也是有用的。 同樣, IPF的肺功能異常沒有特異性, 無鑒別診斷價值。

3.支氣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細胞總數增高, 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較典型的改變, 對診斷有幫助。 目前仍主要用於研究。

4.肺活檢IPF早、中期的組織學改變有一定特點, 而且間質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許多有明確病因可尋者, 因此肺活檢對於本病確診和活動性評價十分有意義。 首選應用纖支鏡作TBLB, 但標本小, 診斷有時尚有困難。 必要時宜剖胸活檢。

診斷的建立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和上述檢查, IPF診斷能夠成立。 核心問題是排除其它間質性肺病包括原因已明或不明者。 “特發性”或“隱原性”均用以表示原因不明,

但不是所有原因不明和表現有肺纖維化的疾病都是IPF, 如結節病。 IPF是一個特定的疾病整體, 雖然有可能它並不是一個均質單一的疾病。 所以肺活檢對IPF的診斷是必要的。 但在不能接受創傷性檢查者, 只要有證據排除其它間質性肺病, 建立IPF臨床診斷亦是能夠接受的。

活動性判斷目前雖有很多研究, 但是尚無確定指征。 除肺活檢組織學評價外, 據認為67Ga掃描、肺上皮通透性測定、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細胞數特別是淋巴細胞數以及介質測定對估計病變活動性有重要參考價值。 雖然臨床表現、X線和CT徵象、肺功能變化與活動性並不完全平行, 但病程長短、纖維化程度及有無蜂窩肺、肺功能損害輕重等對估計活動性仍是有幫助的。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肺纖維化病理診斷標準, 當臨床症狀明顯時, 病變已屬嚴重。 從而容易對肺纖維化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 只有儘早的發現病情儘早的診斷治療才能及時的控制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